Page 67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67
在的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等问题和倾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
的政治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据统计,“政治”一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
52 次,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 94 次,提升率高达 80%。不仅如此,十九大报告明
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把党的政治建
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这是对党的政治建设经验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
〔 1〕
华,也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鲜明特色和重大创新,同时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即新时代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
随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从现有成果看,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
以及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结构框架、历程和经验、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实践路径
等。但是,由于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丰富性、要求的多样性和工作的复杂性,致使在概念
上、内涵上、结构上产生了多种理解和认识,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也各有侧重、各具特
色的途径和方式。如韩强教授认为,“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包括政治立场、理论指导、政治
方向和道路、党的全面领导和团结统一、纪律和制度保障、党的执政能力、政治目标等七
个基本方面” ;许耀桐教授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包括政治领导、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 2〕
政治理想、政治根基、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和政治纪律等 10 个基
本要点 等等。显然,理论界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要素和主要内容存在不同的理解。即使是
〔 3〕
党的政治高层,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强调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这就给科学理解、准
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结构和路径带来了困难。那么,党的政治建设到底包含哪些
内容,这些内容中有没有主次和轻重缓急之分呢?如果有,哪些内容是主要内容和重点、
哪些是次要内容和非重点?或者说,哪些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中心内容、哪些是延伸性或边
缘性内容?
要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的回答,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党的领
导人的活动轨迹和重要讲话、新闻报道、党代会的政治报告、重大的中央全会决定、党内
法规等资料和文献。特别是党的文献,不仅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经验总
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是党执政理念的
承载形式和外显形式。通过党的文献,党的执政理念得以向社会公开宣示和传播。因此,
党的文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政治文件,往往由指定的部门专门负责、由专门组建的写作小
组来撰写,写作过程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和打磨,甚至十几、几十易其稿。起草过程还
常经过党内高层的多次讨论研究、反复修改,最后定稿也常常是由党的领袖在重要会议上
正式宣读。正是基于这种权威性、严谨性、严肃性,党的政治文件往往被视为党的价值
观、执政理念、理论主张、行动方略的集中体现。 《意见》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政治文
件,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结构科学、用语考究,因此也理应成为透视党的政治建设的绝
佳窗口。
词是文献的最基本构成单位,任何一个文本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词构成的。仅就 《意
见》文本而言,与 “政治”搭配的词,如政治立场、政治站位、政治责任、政治职责、
政治能力、政治本领、政治根基、政治基础、政治隐患等高达 80 多种,这些表达方式各
不相同的政治话语、政治概念和范畴一方面丰富了党的政治建设的话语体系,要求我们全
面、系统地考虑党的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对政治建设做片面理解,犯以偏概全的
错误。另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复杂性和范畴、话语的多样性也对我们理解党的政
治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比如,这些政治 “热词”在党的政治建设中起着什么样的作
用,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怎样从如此多样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中抓
6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