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124
岁人群第一位死亡原因。 此外,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 - 5 倍。中国
〔 11〕
高自杀率的原因除物质因素外,也有精神因素,而且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彼此催化、相
互影响。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不可能从一个方面入手就实现 “破局”。
四、“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标准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是紧密相关的问题。跨越 “中等收入陷
阱”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那么中等收入群体的科学测算标准是什么?在国内层面,是
提高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努力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还是具有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观感受?
若以收入为标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可以有个人收入、家庭收入两个维度。
(一)标准一:个人收入
国内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并没有统一标准,中等收入的具体划分存在诸多争议,世界银
行提出的标准比较通用。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
10 - 100 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 3650 - 36500 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 1∶ 7 的汇率计算,
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 2. 5 万 - 25 万元人民币,换算下来,只要月收入 2083 元,就能
算中等收入群体。但这一标准说服力很差,因为年均收入 2. 5 万人民币,月收入 2000 多
元,就是中等收入群体,这个标准显然太低了。在城市农民工一个月也不止 3000 元收入。
此外,2. 5 万到 25 万,这个落差不小,换句话说这个标准的跨度太大。
(二)标准二:家庭收入
国家统计局的另一个测算标准是家庭收入,按照典型的三口之家来看,家庭年收入
10 - 50 万元之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 4 亿人,1. 4 亿个家庭。
很多网友评论:上述标准太宽,一个家庭一年收入连十万都不到说明都是低保家庭。
(三)标准三:职业阶层
有专家以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特征去概括中等收入群体,如国家公务员、技术科研人
员、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自由职业者、富裕农民等。据此,将中等收入阶层的
内涵概括为: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和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
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
和修养。
(四)标准四:主观感受
按主观感受,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对中等收入群体提出了三个问题:房贷是否给
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
否让你忧心忡忡?大前研一认为,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有任何一个为 “是”,你就不算
中等收入群体。
〔 12〕
按照这一标准,在国际社会可能只有两类国家会说 NO,第一类是西方高福利国家,
第二类是如 “阿凡达”般的新兴国家或传统国家,经济发展一般,但相关需求亦不多,
幸福指数很高,如尼泊尔等。
(五)标准五:高收入国家、发达国家
在国际层面,有一种普遍认识,即成为高收入国家、发达国家就超越了 “中等收入陷
阱”,这些国家的广大中间阶层便是中等收入群体。纵观二战后 70 年的世界经济史,全球
上百个非发达经济体中,只有 12 个经济体实现了 “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其中包括 5
个东亚国家和地区,即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5 个欧洲国家,即西
班牙、葡萄牙、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以及中东的以色列和阿曼。
2015 年 6 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15 年:工业
2 · ·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