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125

现代化研究》。报告显示,2015 年,美国等 20 个国家为发达国家,俄罗斯等 20 个国家为
                                                                                   ①
             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 36 个国家为初等发达国家,印度等 55 个国家为欠发达国家。20 个

             发达国家加上面 12 个国家和经济体 (有重叠),即超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到 30
             个,占全球国家总数的 13%。
                  可见,不是所有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但是所有的发达国家
             都跨越了 “中等收入陷阱”。

                 五、反思: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是个系统工程

                  如前所述,不少评价认为:成为高收入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就跨越了 “中等收入陷
             阱”。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这是典型的工具理性、物质衡量的观点。跨越 “中等收入陷
             阱”是个系统工程,应加入价值理性、精神衡量的要素。而后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优势所在,我们有厚重的文化脉络,如何激活这一脉络,需要认真思考。
                  (一)在术的层面,建立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指标体系
                  任何工作要实现科学化,不能似是而非,要有明确的内涵,要有具体的指标。建立指
             标是为了更精准地对标,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清偿力等来衡量经济领域的问题与成
             效,用基尼系数、全球清廉指数、城镇化率、公共服务均等化、国际悲惨指数等来衡量社
             会领域的问题与成效,用自杀率、幸福感指数等来衡量文化与价值领域的问题与成效。当
             然,指数或指标设定没有最合理的,只有相对合理的,但毕竟有了一个分析框架就可以在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进行科学评估。
                                      表 3  超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要素、指标

                                    具体表现                     考核要素                       具体指标
                             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                 经济增长率                 GDP、 GNP
                经济领域 就业困难                              失业率                   低于 10%
                             金融体系脆弱                    清偿力                   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信用             ②
                             贫富分化                      基尼系数                  0. 4 为警戒线
                             腐败多发                      全球清廉指数                50 - 100 分
                社会领域 过度城市化                             城镇化率                  高于 70%

                             社会公共服务短缺                  公共服务均等化               尚无
                             社会动荡                      国际悲惨指数      ③         失业率 +通胀率
               文化与思想 信仰迷茫                              自杀率                   低于 10 / 10 万
                价值领域 精神迷失                              幸福感指数                 挂在老百姓脸上的“指数”
                 (二)在经济领域,要特别重视收入分配公平以及发展平衡充分


                 ① 丹麦、美国、瑞士、瑞典、荷兰、新加坡、比利时、爱尔兰、英国、芬兰、挪威、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
                    澳大利亚、以色列、加拿大、韩国、新西兰。
                 ② 货币信誉与国际清偿力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即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
                    其 《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
                    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到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
                    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
                    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③ 国际悲惨指数 ( Misery Index)是根据一个国家的通胀率、借贷利率、失业率等因素计算出的生活状况指数,也
                    被称为经济失调指数。百分数越高,人们所感到的生活压力越高,超过 10%就会引起社会动荡。
                                                                                                      2 ·  ·
                                                                                                     1  5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