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61

联邦国家和中国之间有广泛的经贸合作,这也就间接地扩大了中英两国合作的空间。中法
             合作最近几年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经贸交流不断增多。同时,法国的 “未来
             工业计划”与 “中国制造 2025”也有结合点,未来合作前景广阔。加强中德合作。德国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对中国的技术转让一半都来自德国。在从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德国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 8〕
                  2. 积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命运,他们通过斗争争取民族
             独立,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长期以来,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一直相互扶持,致力于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为维护世界的公平正义一直不懈努力。
                  当前,由发展中国家主导和参与的国际合作共同发展机制越来越蓬勃发展。如金砖合
             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G20 机制等,这都是提高发展中国
             家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新举措,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在过去十年里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每年大约增长 20%,直接投资每年
             大约增长 40%。连续九年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继续加强同 “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供的一项国际公共产品,是推进不同国家之间合
             作的重要平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和欢迎。中国将长期遵守 “一带一路”倡
             议的合作原则,共建共享。
                  3. 在新型全球化发展中提倡新理念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模式走到今天,内在的缺陷越来越多,
             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
             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未来既走不了传统全球化的老路,也不能实行 “两败俱伤”的
             贸易保护主义,唯有走新型全球化之路。
                  新型全球化是开放的全球化。开放的全球化意味着不同的区域合作机制共存共赢,要
             努力确保不同的合作机制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恶性竞争、互相伤害。新型全
             球化是包容的全球化。全球化并不代表制度一体化,不同国家体制的选择必须要以本国国
             情和现实情况为依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都应该被充分考虑。新型全球化是普惠的全球
             化。中国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在于使所有国家都能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益处,确保
             每个国家在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和资源流动下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新型全球化是共享的全球
             化。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归根结底是要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享理念实质
             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这种共享的理
                                                                                          〔 10〕
             念反映在全球化层面,就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必须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
             益为准则,努力实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进步。
                  4.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公平公正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政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新兴大国
             崛起,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活跃。从经济总量看,虽然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仍占优势,

             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由 19
             世纪 60 年代的 40%缩减到 2015 年的 21. 9%,中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从 1994 年的
             3. 3%上升到 2015 年的 11. 8%。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所
                                               ①
             以,当前的国际关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型国际关系是对过去以强权政治为核心的旧国际关系的一次超越,反映了新兴经济



                 ① 根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参见 https:/ / data. worldbank. org. cn/
                                                                                                       1 ·  ·
                                                                                                      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