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44

接。三是建立党内法规清理与制定后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进行党内法规清理的同时
             兼顾现行党内法规的制定情况和实施效果。四是建立党内法规清理的动态跟踪机制,在常
             设机构的协调下综合各有关部门对党内法规进行动态跟踪、记录、梳理,作为党内法规制
             定的重要依据。
                  第三,完善党内法规清理的保障措施。党内法规清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具体配套制度
             的协作支撑,也需要其他其他制度机制的有力保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党内法规清理
             需要逐步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清理工作只有同党内法规制定中的审议、备案和评估等工
             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党内法规应有的效力。按照规定和要求,这些配套制度具体包括党
             内法规清理建议制度、党内法规清理提案制度、党内法规清理评估制度、党内法规清理意
             见实施制度、党内法规清理结果使用制度等等。而从操作层面来讲,由于党内法规的效力
             实质上来源于党员的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决定了党内法规不仅是全体党员一体遵循的
             硬规范,还是全体党员智慧的结晶,需要强化党内法规制定、清理、备案及评估中的民
             主” 。因此,建立党内法规清理的配套制度体系,无疑需要党内法规制定机关、工作领
                 〔 12〕
             导小组、专门清理机构等协同配合以及广大党员同志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 1〕王平. 国内外标准化理论研究及对比分析报告 〔 J〕 . 中国标准化,2012,( 5) .
             〔 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 1 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 S〕 .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 3〕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Z〕 .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译,内部文稿,2017.
             〔 4〕杨云成,张希贤. 构建党内法规体系的三项任务 〔 J〕 . 理论探索,2015,( 1) .
             〔 5〕王建芹. 党内法规清理标准的科学化构建 〔 J〕 . 理论学刊,2017,( 4) .
             〔 6〕秦前红,苏绍龙.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基准与路径 〔 J〕 .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

                  学报),2016,( 5) .
             〔 7〕〔 11〕王振民,施新州.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研究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0,156.
             〔 8〕陈志英. 省级党内法规清理研究 〔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1) .
             〔 9〕林飞. 正确把握清理工作中的四个关系 〔 J〕 . 秘书工作,2013,( 10) .
             〔 10〕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 N〕 . 人民日报,2014 - 11 - 18.
             〔 12〕王建芹,农云贵. 党内法规清理的反思与法治化重建 〔 J〕 . 学术探索,2017,( 12) .

                                                                                    【责任编辑:朱凤霞】
























                  4 ·  ·
                 4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