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46
(一)崇高的政治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九十多年的中共党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
终目标,而在党的十九大上,与时俱进地把 “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进了党章,实现了最高纲领和现阶段目标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840 年
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灾难深重的近代史,先后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海战的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及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等等,中华民族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人民
的民族自信心降到历史低谷。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
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
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 年,以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
产党应运而生,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和最高政治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
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废除了与一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
从被动转为主动。从 1949 年至 1978 年,虽然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过包括文化大革
命这样的严重失误,但仍然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之下,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包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华人民共
和国重返联合国、“两弹一星”的突破等方面,为当代中国接续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制度基
础和物质基础。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建国头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可以看作
是迈出了第一步——— “站起来”。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
革开放的新时期。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科学
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且开创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
合,从而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 GDP 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了民族复兴征途上的第二步——— “富起来”。十八大以
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推向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使我们处在了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历史时
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 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时,即振奋和激励了全
体中华儿女,因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
华儿女戮力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完民族复兴征途上的最后一步——— “强起来”。
(二)高尚的政治追求———中国共产党广泛的代表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党章》开宗明义,开篇就亮明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利益整合与表达是政党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既
很好地通过土地改革使占人口数量最多的农民获得实际利益,又通过成功的统一战线工作
获得了包括民主党派在内各个社会阶层的认可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人深知 “民心就是最大
的政治”的道理,这与国民党在大陆执政的二十二年中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形成鲜明的对
比。因此,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从价值层面来说,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以贯之。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形
成了以一心为民为核心特征的苏区精神。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
6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