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24

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作为现实性的存在,人要成为人必须在与外部世
                                                   〔 14〕
             界发生对象性关系的过程中实现。“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
             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而外部的世界首先包括与自己同样是对象性存在的
                                                  〔 15〕
             “他者”,这种对象性关系就包括以感性交往为核心的信任关系。在这样的信任关系中,
             “别人的感觉和精神也成为我自己的占有。因此,除了这些直接的器官 (指人的手、眼、
             鼻等自然器官,笔者注)以外,还以社会的形式形成社会的器官。例如,同他人直接交往
             的活动等等,成为我的生命表现的器官和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占有方式” 。由此可见,人
                                                                                        〔 16〕
             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信任交往就是马克思所指 “社会的器官”“直接的交往活动”,也
             就成为能够表现生命的,对自身的占有方式,这也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自觉价
             值追求。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信任是人的存在的本质性确认,信任将自我与他者和群体
             连接在一起,通过对他人主体性地位的承认和肯定,实现了对自身的自我意识的确认,自
             身存在的真正意义也得到了展现。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境遇为新型信任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规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新型信任关系的构建目前都是作为理想形态存在的,面临
             着共同的社会现实状况。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将社会历史的发展概括为从原始、古代的共
             同体,发展到资本主义的 “虚幻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再到 “自由人联合体”的
             演进历程。以这一共同体理论为指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处于从 “虚幻的共同
             体”,向共产主义阶段的 “自由人联合体”价值目标的过渡阶段。这一过渡阶段的基本特
             征就是两种制度的长期并存、社会主义的相对劣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逐渐暴
             露,和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境遇也决定了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
             体”并不寻求颠覆现有的国际体系,而是通过 “一带一路”和 “亚投行”等现实举措,
             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补充与纠偏,推动其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新
             型信任关系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一方面以人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之后
             的 “信任换信任”为理想目标,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全超出现代性进程中 “契约型信任”
             的信任模式。如同资本、利益、信用这些名词一样,当代世界以覆盖全球的现代信用制度
             等为典型表现形式的 “契约型信任”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存在自身的 “文明面”
             与 “野蛮面”,并不能一概被打倒。构建新型的信任关系,是要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
             的信任异化,克服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信用制度下的剥削、掠夺与极度不信任的现实状
             况,遏制资本逻辑的疯狂扩张与资本主义中虚假的信任关系,从而真正把利益各异的不同
             国家与国际组织凝聚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暖、资源短缺、金融危机、环境污染、网络攻
             击等世界性危机。这也是人类自我拯救的现实需要。如同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彼得·诺
             兰教授指出的:“随着全球资本主义这只 ‘野兽’越长越大,越来越有力量,对于生育和
             培育了这只野兽的人类来说,也更加有必要建立一个规范其活动的道德框架,从而防止这
             只野兽吞噬它的创造者———人类。要想解决资本主义全球化带来的矛盾,除了探索国际合
             作外别无选择。”
                               〔 17〕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性为新型信任关系的构建解除了意识形态羁绊
                  重建新型信任关系的关键着力点,是对 “支配一切的资本逻辑”与国际经济政治旧
             秩序的批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代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所蕴涵的人类新型信任关系是一种 “乌托邦”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在遵循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逻辑的同时,秉持一种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全球
             观,从而解决了不少人所疑惑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根本利益冲突、无法 “命运与
             共”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其一,对待资本、资本主义世界的态度上,从强调对立冲突到
                  4 ·  ·
                 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