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重要外交思
             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正确义利观、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
             赢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其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在新时代的重大发展,又
             与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精髓与核心表
             达。
                  第四,继承了近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的好的原则和机制,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正如 2017 年 1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所言,从 360 多年前 《威斯特伐利亚
             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 150 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
             70 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 60 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基本遵循。 这表明,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优
                             〔 17〕
             良传统,并在 21 世纪使之升华。
                                               〔 18〕
                  同时,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便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
             体系的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稳定论、相互依赖、新自
             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等。这些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舞台上经久不衰,但从长久而
             言,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平等与自由,甚至在很多地方造成无数战乱与苦难、
             冲突与贫困,越来越成为全球化和人类发展的阻碍因素。创新和发展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
             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强调要在 “共商” “共建”
             的基础上建立一个 “共享”的世界, “既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合理成分的吸收和借
             鉴,又是对其不合理因素的超越和扬弃” 。有学者总结,“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 19〕
             个方面:它超越了推崇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因为按照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无法跨
             越 ‘修昔底德陷阱’,只能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它超越了推崇国际制度的自由主
             义,因为按照自由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无法跨越 ‘金德尔伯格陷阱’,崛起大国将与守
             成大国竞相逃避国际责任,从而可能使世界秩序失范乃至崩溃;它也超越了建构主义,因
             为按照建构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只能沿着所谓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拾级而上,最终
             到达的仍是体现西方价值偏好的世界格局” 。由此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践上
                                                          〔 20〕
             继承了西方开创的、先行的国际关系运行原则、机制,比如主权平等、联合国、日内瓦公
             约等,表现出鲜明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同时,又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合理和狭隘
             之处,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扬弃。
                  第五,激活了各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优秀基因,汇聚起人类共建美好生活的最大公
             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首倡的,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并存,“每一个
             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
             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也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心声。各国具有差异
                                                 〔 21〕
             性,世界具有多样性,但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处境、共同的追求,将各国紧密相连,
             形成共同身份与认同,塑造共同未来。西方有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铭言,东方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及 “世界同聚一个鸟巢” (泰戈尔)
                    〔 22〕
             理念。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就存在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相似主张的 “乌班图 ( Ubun
             tu)”思想。乌班图思想根源于非洲谚语 “ umuntungumuntungabantu” (大意为:我存在,
             因为我们存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与其所属部落的紧密联系和人性的仁爱
             宽容。作为非洲主要新兴大国,南非就将乌班图思想确定为其核心政治价值观,对外也推
             行所谓 “乌班图外交”,倡导多元文化共存、人类共享、相互依赖的国际关系理念。 还
                                                                                                      〔 23〕
                                                                                                       5 ·  ·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