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124
的题中之意。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
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竞争。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更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只有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集体化发展道路,
才能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需要政府科学合理的决策引导。对于社会主义农村集体
经济该如何发展,马克思提到了通过 “经济的道路”促进 “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
过渡”。但究竟何为 “经济道路”,马克思并未做出详细的说明。而斯大林时期的农业全
盘集体化运动也以失败而告终。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农村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人类历史上
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决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如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负债
严重、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欠缺、农业人才匮乏、生态环境面貌较差、政策体系支持力度不
够等,如果只靠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很难摆脱这些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这就需要在政府顶层设计的科学政策引导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农业规模经济,才能
破除单家独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困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农民的自愿选择。农村集体经济是由农民联合而
形成的经济形态,农民自愿是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主体基础。对于农村集体经济
而言,农民自愿联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集体经济是否能够稳定而持续地发展。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早就注意到农民自愿行为的重要性,马克思在首次提到 “集体所有
制”时,就强调 “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
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
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 。在如何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形式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
〔 11〕
计师邓小平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
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
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新时代历史条件下,
〔 12〕
要维持农村集体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更需要尊重农民的
自愿选择。只有农民自愿,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激发主体内在潜力
和内生动力,激发乡村活力、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说明的是,尊重农民自愿选择并不意味
着放任自流,政府无所作为。农民的自愿选择与政府行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政府对经
济的干预不够或过度,都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在政府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才能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顺利开展。
(四)实现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抓好几大工程。一是 “政策和制度”
精准供给工程。在政策扶持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牵涉多个政府部门,必须齐抓共管,上
下联动。对农村申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改委、国土、环保等行政审批部门建立绿
色审批通道,缩短审批时限;金融、信贷等涉农金融部门需将村集体领办创办的合作社和
兴办的经济实体纳入到对微小企业的扶持范围,提供贴息或免息贷款。同时,建立和完善
集体资产监督和管理机制,对资产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杜绝侵占集
体资产的腐败行为。二是 “资金”建设工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重点。资金来源不能只靠国家财政的 “输血”,更要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挥区位
优势、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企业等村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增强村级
集体经济自身 “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增利。三是 “人才”扶植工程。
马克思指出,“主体是人”,“人始终是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村集体为重点,培
〔 13〕
2 · ·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