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126
……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
形式。” 因此,维护农民群众合理的个人利益,这不但与集体主义不矛盾,而且正是集
〔 17〕
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那种把集体主义看作是对 “个人的压制”、是对 “个性的束缚”
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
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指出:
“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
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即使被人指为 ‘无情’ ‘无能’也在所不惜。” 因此,社会主
〔 18〕
义国家是一个 “真实的集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密不可分,每个成员在为
社会、为集体创造价值的同时,自我价值也得以实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
要解决新时代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价值观问题,就要不断地协调好农民利益和集体利
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逐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在变中求新,新中求稳,稳中求发展。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在农村不断深入发展,种种利益关系纵横交错,使一部分人产生集体主义虚无
思想。他们非议和诋毁集体主义价值观,否认集体主义作为道德核心规范的重要地位,割
裂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否认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引
领,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仅仅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而集体主义与利益最大化是
相矛盾的,故而把农村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总的来看,产生集体主义虚
无思想的原因,一是对农村市场经济缺乏清醒的认识;二是少部分人在农村市场竞争中遭
遇优胜劣汰,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对市场竞争丧失信心,并由此产生
了挫折感;三是农村集体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实践中的一些失误与偏差,使一些人
对集体主义产生虚无的思想倾向等等。可以说,集体主义虚无思想使人们排斥集体主义,
或只看到种种利益关系的对立和差异,过于关注农村发展中的个人利益,不利于乡村振兴
战略的实施。为此,十九大报告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
育”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
〔 19〕
态”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见,只有清醒地认识到集体主义的实现是
〔 20〕
一个历史的过程,坚定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同时建构科学的由国家价值观到大众价值观的
集体主义价值转化机制,才能更好地增强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四、搞家庭承包经营制是 “走新路”,而发展集体经济是 “回老路”
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过程中,存在 “回老路”和 “走新路”的认识误区。一些人认
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 “回老路”,也就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公社化之路;而家庭
承包经营是 “走新路”,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探索之路。产生这种认识误
区的原因,主要是对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准确的定位。
(一)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是走回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公社化体制。党的十九
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发
〔 21〕
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 。这种不平衡、不充
〔 22〕
分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户规模不经济与低效率。有专家认为,由于 “土地远近好坏的统一
搭配,使农户承包的地块不仅分散而且零碎,造成了严重的规模不经济” 。新时代我国
〔 23〕
要提高农户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有必要将农业家庭经营融入分工经济,在土地 “三权分
置”制度框架下,向多元化经营主体以及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
2 · ·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