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4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244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平感的变迁历程及其解释因素
在短期内形成冲击,挑战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维,但从长期来
看,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的“现代化”,显著改变了几代中国人的公平
观。 改革开放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进入 21 世纪后,结构不平
等加剧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制度体系的完
善,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流动释放出积极的信号,统计数据说明,中
国的总社会流动率和向上流动比不断上升, 社会正变得更加开放和包
容。 与此相呼应,社会公平感的均值也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对年份效
应的分析发现, 2010—2018 年, 社会公平感大致以四年为一个波动周
期, 表现出波状上升的趋势, 且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当前转型
期,社会公平感的基值在 2013—2015 年出现显著提升。
第二,关于大转型背景下社会公平感变迁的解释因素。 社会结构、
社会心理和文化规范是理解社会公平感变迁的三种因素, 在不同层面
发挥作用。 在不同模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主观阶层流动感均有稳定的
显著正效应, 说明主观阶层流动感很可能是社会公平感的直接来源和
强预测因素, 但这并不能说明主观阶层流动感就是引起社会公平感变
迁的真正根源。 当我们追问主观阶层变迁意味着什么时,世代效应和年
份效应将答案指向了社会转型和心态转型本身。 本研究表明,不同世代
和年份的客观分层和流动距离有显著不同, 它们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也显著不同,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结构因素的解释力不如社会心理因素,
相反,这更能说明为什么社会公平感会在转型期发生巨大变化。 从强调
稳定性的伦理社会到强调效率的市场社会, 再到多元化全面发展的社
会市场,正是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迁,重塑了社会生活方式和
主流话语,进而影响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普遍认知和感知。同时,教育、
居住地类型等社会结构因素对社会公平感影响的变化, 也进一步为思
考主观阶层流动感的标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带来启发。 总体上看,随着
中国社会迈入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人们对社会流动的价值判断
或许已经从单一的社会经济标准转向了多元标准。 就文化规范因素而
言,本研究表明,文化带来的影响是持续而稳定的,即使对社会公平感
的影响不如社会心理因素那样直接和显著,也不能被忽视,尤其是近年
来互联网文化表现出的负效应。
基于上述结论, 我们可以对客观公平与主观公平的关系做进一步
的探讨。 社会公平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和历史性
·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