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6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246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平感的变迁历程及其解释因素
的认知和感知, 三种理论视角对社会公平感的解释是不同影响路径的
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影响大小的问题。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缺少理想的数据集。 分析
社会公平感的历时性变迁过程理想上需要长期的大样本追踪调查,本
文虽然合并了多期的 CGSS 数据, 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缺陷,例
如,合并的数据只能构成重复截面数据,并不是面板数据,难以考虑作
用机制的滞后性, 也难以控制个体背景带来的差异; 各年度样本非均
衡,在历时比较时可能会产生偏误;样本的绝对数量较高,但考虑到中
国人口的规模, 研究结果在推广到总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
的问题;没有改革开放前的调查数据,只能通过世代效应间接反映历史
转型期的社会公平感变迁情况。 二是计量模型本身和测量上的局限性。
虽然本文通过对数线性模型较为准确地测量了不同阶层之间代际流动
的距离,但现实中向上和向下流动的距离可能是非对称的,而在对数线
性模型中对角线两边设置不同参数会导致模型自由度不足, 无法得出
参数的估计值,这使得对数线性模型本身难以区分不同方向。 同时,通
过经典的分层模型和调查问卷的问题来测量阶层位置、 网络文化等可
能较难反映当前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三是本研究侧重于对既定社会
事实的历时性分析和阐释, 并没有遵循典型量化研究中根据现有理论
提出研究假设,再通过实证检验假设的逻辑。 因此,本文没有过多关注
变量间的因果机制及其验证。
针对本研究存在的局限,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开展长期追踪调查
并获取更高质量的数据, 或使用时空大数据测算阶层位置和社会流动
距离,并结合机器学习中的一些方法,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平衡性。 在统
计分析上,也可以采用差分法、工具变量等计量手段减小模型内生性,
进一步研究社会公平感变迁中的因果机制。 在研究脉络的延伸上,既有
研究主要是探索公平感的有效影响因素,即侧重于统一性的一面,本研
究虽然初步揭示了主客观公平之间存在的张力, 但该矛盾性的一面仍
需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本研究也说明既有的分层理论可能较难适应新
的社会变化, 学界可以根据社会事实的新变化提炼新的社会分层标准
和分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操作化手段。
·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