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217
社会·2023·3
要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视角, 要特别关注构建对两性生育友好
的政策体系。
当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研究只使用了一期截
面数据,无法区分年龄与出生世代的影响。 不过,已有研究指出个体的
观念形成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随年 龄 发 生较 大 改变 的概 率 较 小
( Hitlin and Piliavin,2004),因此更有可能是世代效应主导。 其次,由于
截面数据的限制,本研究无法深入探讨两性生育动机扩大的其他可能性
解释,如劳动力市场参与、家庭分工等的影响。 最后,受主题和篇幅的限制,
本研究未能就多个重要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如生育动机的城乡差异、不
同生育动机对生育行为的影响等,这些议题有待未来做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贝克,乌尔里希、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 2011. 个体化[M].李荣山、范 譞、张惠强,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俊杰、穆光宗. 1996. 农民的生育需求[J].中国社会科学(2):126-137.
陈滔、胡安宁. 2020. 个体主义还是家庭主义? ———不同生育动机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效
应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28-38.
风笑天. 2018. 给孩子一个伴: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动机及其启示[J].江苏行
政学院学报(4):57-65.
郭志刚. 2015.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 软件应用(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
版社.
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 2014.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
2011[J].中国社会科学(4):78-97.
计迎春、郑真真. 2018. 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低生育率[J].中国社会科学(8):
143-161.
贾志科. 2009. 20 世纪 50 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4):24-28、
33.
康岚. 2012. 代差与代同:新家庭主义价值的兴起[J].青年研究(3):21-29.
李建新. 2006. 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J].人口学刊(5):53-58.
李建新、骆为祥. 2009. 生育意愿的代际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业 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3):21-30.
李建新、聂磊、常庆玲. 2014. 第 二次人 口转变 与中国 低生 育率研 究[G]// 创新 与改革
中国人口转变———中国人口学会 2013 年年会论文集.张维庆,主编.北京:中国人口
出版社: 56-67.
林卡. 1985. 论代际变迁———兼论“代沟”的意义[J].青年研究(4):11-14.
刘爱玉、 佟新. 2014. 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 位调查
[J]. 中国社会科学(2): 116-129.
刘 汶 蓉 . 2011. 家 庭 价 值 的 变 迁 和 延 续———来 自 四 个 维 度 的 经 验 证 据 [J]. 社 会 科 学
( 10):78-89.
罗天莹. 2008. 改革开放 30 年与青年生育观念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1):12-16.
吕红平. 1998. 论子女成本———效用理论在中国的应用[J].人口与经济(2):19-24.
·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