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216
谁主认同?
型时期各方面的社会变迁在女性社会观念层面与个体心理层面的映射
(李路路、王鹏,2018)。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女性阶层认同的世代变迁
并不能用单一线性的现代化理论解释和预测, 而是呈现了中国独特的
家庭和个体现代化过程。 它既包含市场转型中家庭关系从集体主义伦
理向个体主义伦理的转变(阎云翔,2016),以及婚姻关系中女性自主地
位的增强,也反映出宏观社会环境变化时,传统家庭关系影响下的代际
关联与资源依赖的延续(杨菊华、李路路,2009)。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
现了中国转型背景下价值观念变迁的复杂现实与多元路径。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因为调查数
据的局限, 我们无法直接通过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段来观察女性阶层认
同及其影响因素的时期变迁趋势, 只能先聚焦于不同世代的变化;其
次,收入是职业之外重要的衡量客观地位的指标,但由于缺少父辈的收
入信息,本文难以从收入层面入手,更多元地展现客观地位的影响;最
后, 本文对于女性阶层认同变迁的解释是一种基于多重因素互动的综
合性解释, 并非通过严谨的因果分析确定某一特定因素与变迁趋势之
间的作用机制,这也是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我们期待后续
的研究可以通过更合适的数据和方法, 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
解中国女性的阶层认同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蔡禾、吴小平. 2002. 社会变迁与职业的性别不平等[J].管理世界(9):71-77.
陈云松、范晓光. 2016. 阶层自我定位、收入不平等和主观流动感知(2003—2013)[J].中
国社会科学(12):109-126.
段成荣、秦敏、赖妙华. 2017. 我国留守妻子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 (1):5-17.
郭秋菊. 2016. 性别视角下已婚者的阶层认同[J].青年研究(4):66-75.
贾云竹、马冬玲. 2015. 性别观念变迁的多视角考量: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例[J].妇女
研究论丛 (3):29-36.
蒋永萍. 2012.“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
国家与妇女[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1):1-6.
金一虹. 2006.“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社会学
研究(1):169-193.
李春玲、李实. 2008.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异扩大趋势及其原因解释[J]. 社
会学研究(2):94-117.
李路路、石磊、朱斌. 2018. 固化还是流动?当代中国阶层结构变迁四十年[J].社会学研
究( 6):1-34.
李路路、王鹏. 2018. 转型中国的社会态度变迁(2005—2015)[J].中国社会科学(3):83-101.
李培林、张翼. 2008.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J].社会 28 (2):1-19.
·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