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217
社会·2022·4
李路路、朱斌. 2015.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 (5):40-58.
李实、宋锦、刘小川. 2014. 中国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J].管理世界 (3):53-65.
李汪洋、谢宇. 2015. 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1982—2010[J].社会 35(6):153-177.
刘爱玉、 佟新. 2014. 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 位调查
[J].中国社会科学(2):116-129.
刘汶蓉. 2016. 转型期的家庭代际情感与团结———基于上海两类“啃老”家庭的比较[J].
社会学研究(4):145-168.
刘欣. 2001. 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J].社会学研究(3):8-17.
陆万军、张彬斌. 2016. 中国生育政策对女性地位的影响[J].人口研究(4):21-34.
彭青青、李宏彬、施新政、吴斌珍. 2017. 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趋
势[J].金融研究(6):33-49.
石金群. 2016. 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机制、逻辑与张力[J].社会学研究(6):191-213.
谭深. 1997.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J].社会学研究(1):44-49.
王甫勤. 2011.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J].社会学研究(2):78-101.
王跃生. 2014. 中国城乡老年人居住的家庭类型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的
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20-32.
王跃生. 2016. 中国家庭代际功能关系及其新变动[J].人口研究(5):33-49.
吴小英. 2009. 市场化背景下性别话语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163-176.
吴愈晓、吴晓刚. 2008. 1982—2000: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J].社会 28(6):128-152.
许琪. 2016. 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迁趋势、来源和异质性———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
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3):33-43.
许琪. 2018.“混合型”主观阶层认同:关于中国民众阶层认同的新解释[J].社会学研究
( 6):102-129.
许琪、熊略宏. 2016. 本人还是配偶? 谁决定中国已婚女性的阶层认同[J].中国青年研
究( 12):12-20.
阎云翔. 2016.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M].上海译文出版社.
杨菊华. 2014. 传续与策略:1990—2010 年中国家务分工的性别差异[J].学术研究(2):
31-41.
杨菊华. 2017. 近 20 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延续与变迁[J]. 山东社会科学(11):60-71.
杨菊华、李路路. 2009. 代际互动与家庭凝聚力———东亚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 [J].社会
学研究(3):26-53.
叶华、 吴晓刚. 2011. 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 [J]. 社会学研究(5):
153-177.
张海东、杨城晨. 2017.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5):39-63.
张文宏、刘飞、项军. 2021a. 中国夫妻的地位认同:2010—2017———共识、性别化与社会
变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4):55-65.
张文宏、刘飞、项军. 2021b. 相对收入与中国夫妻地位认同———基于“社会比较—性别
规范”框架的分析[J].学术月刊(9):139-150.
曾旭晖、李奕丰. 2020. 变迁与延续: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社会 40(5):
190-212.
郑丹丹. 2019. 代际“资产并表”、同类婚与贫富分化代际增强———人口政策与市场转型
的叠加效应[J].开放时代(1):194-208.
周福林. 2007. 我国留守妻子状况研究[J].西北人口(1):63-66.
左际平. 2005. 20 世纪 50 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 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
受[J].社会 25(1):182-209.
Abbott,Pamela. 1987.“Women’s Social Class Identification: Does Husband’s Occupation
·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