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209

社会·2022·4

               相较于其他出生世代的女性而言,“60 后” 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
           体,其阶层地位认同呈现对配偶的高度依附性特征。 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可能与中国 20 世纪末的市场化转型有密切关系。“60 后”女性群体进入劳
           动力市场的初期,正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兴起之时。 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
           下, 城市地区的原有体制对于性别平等的保护作用被削弱, 相较于男
           性,女性在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李春玲、李实,
           2008;李汪洋、谢宇,2015)。 而在农村地区,男性更可能通过外出务工等
           方式获得更高的阶层地位,女性则更多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
           继续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妻子”(周福林,2007;段成荣等,2017)。 劳动力市
           场上的性别不平等也会渗透进家庭, 女性更低的经济自主能力使其对
           于配偶的依赖性相较于之前的世代会有所增加。 而对于年轻的“ 80 后”
           来说,其阶层地位认同呈现明显的“地位共享型”特征。作为在计划生育
           政策下出生的一代,这一群体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更小,性别平等意
           识也更强。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她们提升自我的客观阶层地位和在
           家庭内部的经济话语权。 相较于以往世代,这些因素都促使“ 80 后”女性
           在建构主观的阶层地位时赋予自身的客观阶层更高的重要性。
               表 4 的控制变量的系数显示,更健康、出身阶层更高、拥有党员或
           少数民族身份、 具有本地户口和在体制内工作的女性更倾向于拥有较
           高的主观阶层地位。 而在控制了职业阶层的情况下,城市女性对于自身
           的阶层认知相对较低,这也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陈云松、范晓光,
           2016)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 3 中女性向上婚对地位认同的影响为
           正,向下婚则为负,符合社会对于婚姻匹配的普遍印象。但是,二者系数
           均不显著。 且从 AIC 信息准则的值也可以看出,模型 2 的拟合情况要略
           好 于 模 型 3。 这 一 结 果 与 关 于 婚 姻 匹 配 与 女 性 幸 福 感 的 研 究 发 现
           (Chen,2018)相类似,反映出婚姻匹配对于主观阶层地位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夫妻双方客观阶层的共同作用上, 而向上婚与向下婚本身并无显
           著的独立影响。
               (二)父亲阶层与女性阶层认同
               接下来我们讨论代际间阶层流动与女性阶层认同的关系。同样,我
           们在这一组模型中(见表 5)加入了丈夫的阶层以控制配偶的影响。 与
           上文同质婚群体呈现的相关关系一致,在父亲阶层与女性自身阶层一致(代
           际不流动)的情况下,代际共享的客观阶层与女性主观地位认同呈显著


           · 202·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