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43
社会 · 2020 · 4
示了颜神镇社会结构的变化 。 就山区空间来看 , 包括颜神镇与其周边
山地两个部分 。 镇的地势相对平坦 , 而建在山地上的村庄则地势险峻 ,
但这并不影响这里成为一个贸易中心 。 明初 , 从外地迁入者登记里甲 ,
大多在颜神镇从事手工业生产和贸易 , 比如 , 琉璃业者居住在镇上 , 这
些人被明代官员称为 “ 乡民 ”。 而陶瓷业者和煤炭业者则多生活在镇周
边的乡村 , 这些人被明代官员称作 “ 近矿之民 ”。 当然 , 还有一些没有登
记在官方册籍中的 “ 无籍之徒 ”, 他们或是在明初就没有登记 , 或是在明
中叶脱离了里甲 , 这些人同样往来于颜神镇及周边的山区 , 与乡民和
“ 近矿之民 ” 分享山区的资源和贸易 。 当 “ 无籍之徒 ” 与 “ 在籍之民 ” 发生
纠纷时 , 就被明代官员贴上 “ 矿徒 ” 的标签 。 此时颜神镇及周边的山地
还属于帝国腹心地区的 “ 边缘 ”。
新建一县是明朝政府管理无籍之人的办法 , 官员希望通过行之有
效的行政管理来实现对这些山民的控制 。 在乡民眼中 , 他们与 “ 矿徒 ”
有所不同 。 乡民有稳定的资本和成功的科举功名 , 尤其当乡民中有人
考中科举 , 拥有了 “ 士大夫 ” 的身份之后 , 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保护 , 他
们会积极参与设县 。 不过 , 建县并不容易 , 在与身居高位的 “ 乡官 ” 的博
弈中 , 明代颜神镇的乡绅没有成功 , 遂在镇的四周修建一座石城 , 算是
一种折中的办法 。 石城 , 作为新的地理空间 , 也使颜神镇及周边乡村产
生了新的社会分界 。
但是 , 如果 “ 矿乱 ” 是颜神镇设县的重要原因之一 , 那么在清初没有
“ 矿徒 ” 的动乱之后 , 为何颜神镇乡民还需要设县?设县又如何能够成
功?这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 , 颜神
镇及周边山区的手工业市场继续发展 , 颜神镇成为平地与山地的重要
连接点 , 带来了镇内居民与周边山地山民的流动 。 在这种流动中 , 新的
税收以及民间信仰的范围也在变化 。 至清初 , 颜神镇的地域认同范围
已经扩大到周边山区 , 乡村的人群分布 、 行业组织和社会结构也更加复
杂 。 在颜神镇设为博山县之前 , 地方社会已经产生了新的认同边界 , 这
是当地人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创造 , 即在县域出现之前 , 他们已经创造了
新的认同区域 。 颜神镇乡民在科举和仕途上的进一步成功 , 使得清初
出现了包括回乡官员 、 包税商人等在内的士大夫阶层 , 并成为显赫的地
方势力 。 不过 , 益都县县城的人却仍视颜神镇为偏远的 “ 庄屯 ” 之地 , 赋
役诉讼更是极不便利 。 颜神镇的乡绅需要利用地方政治权利干预官府
6
· 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