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1902
P. 110

空间结构类型与街邻关系:城市社区整合的空间视角


   外排斥”。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隔开了本栋楼居民与外界人士(包
   括同社区居住的其他居民和外来闯入者)的居住距离,保障了各栋楼居
   民有相对私密的楼宇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屏障的存在,也使相同社区
   居民之间的接触没有开放楼宇那样简便(无须受楼宇门禁限制)。因为
   门禁设施而间接导致的非便利性对街邻关系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反
   映了在街邻关系这类非正式关系的发展和维续中,社区居民普遍存在
   的关系维护的惰性心理和街邻关系的脆弱性,这也与街邻关系在现代
   社区和居民中间功能的全面下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社区设施是否齐
   全对于街邻关系没有影响,但社区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阅读等
   的功能依然十分重要。其无效应的原因是因为居民对此类社区设施使
   用频率较低,或者在该类设施场所互动较少,因而没有实现社区公共设
   施带来的社会性价值,假设 2.2 没有得到证实。
       从社区生态空间结构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街邻关系也
   就越差,证实了假设 3.1 。尤其是当上述污染出现在社区,并与居住分
   层重合时,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就成为居住空间不平等的衍生物之一。
   这种社会不平等与生态不平等的重合更加剧了城市空间的隔离,即社
   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双重隔离。因此,模型均是在控制了社区类型的
   情况下进行假设验证。绿化覆盖率是绿地建设的考核指标,社区绿化
   覆盖率是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作为社区生态空间的资
   源。覆盖率越高,居民的街邻关系就越好,证实了假设 3.2 。

       六、结论与讨论

       无论在物理空间还是人文环境方面,理想的社区形态都能达到和
   谐的状态,是一个安全、有尊严和充满希望的地方,而非拥挤、污染和充
   满冲突的居住区。连接着居民的居住生活为本与地域发展为本所体现
   出的社区生活化哲学视角,不仅以“运动”的方式促进集体精神的生产,
   也可以以理性人与地域之间和谐发展共生的生活化情景中逐渐衍生公
   共性。研究居民的街邻关系,既是探索促进社区整合目的重要方面之
   一,也是最基本的考察作为与生活本质的关联因素的方式之一。
       研究分两层次变量分析了居民的街邻关系的影响因素。从社区社
   会空间结构、社区物理空间结构和新引入的社区生态空间结构三个方
   面,详细分析了它们的作用。综述三类社区空间结构的指标及功能(如

                                                          · 1 0 3 ·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