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39
社会· 2019 · 1
会全体分析的路径,也是个案研究的科学使命。个案研究的目的不在
个案本身,而是为社会全体提供一种解释的可能。这种可能不是从关
于社会全体直接的假想或判断引发的,而是从社会的发生或发问而引
出的关照。因此,个案必须迈向社会全体,这是旨在“对因果说明标准
有一种独特的满足方式”的研究策略必有的学术责任。但是,个案要想
跨出这一步,就需要做非同寻常的努力,这不仅来自于研究者对个案之
“事件化”本身有极其精微的描摹、感悟和理解能力,来自于尽可能根据
社会构成的所有要件来矫正个案判断的审慎德性,更来自于对所处时
代之构造、气质和精神的通透把握。这一切,都需要研究者的丰厚生活
修养和学术素养来支撑。
六、余论
费孝通( 1999 : 26 )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人文世界中的整体不是一
个个人加起来的数学集合。的确,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有何不同呢?
千人非一面,若全社会的真相都可以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世界早已大同
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就难在“人”的身上。人吃饭穿衣,却也胡思
乱想,既离不开政治经济的大系统,也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社会世界
中的人如此,研究社会世界的人也如此,他无法做一位彻底的旁观者,
看到世间生生灭灭的故事,不用心,不动情。说实话,个案研究本身是
带有一种“投入感”的,即便科学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但
面对眼前每个故事的展开,研究者都不免假想,倘若自己就是故事的主
人公,如何去理解,如何做决断,如何来迎接故事的结局……
有学者说,个案研究就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应星, 2018 ),我想这还
不是单就社会学家的技艺来谈的,而在于社会学家有时候反而会像人
文学者那样,在个案故事中去留意每一个情景,揣摩每一处细节,意会
每一种别人流露出的心境。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将心比心”地来理解
具体的人所构成的社会世界,这个世界便与物质的世界无异了。
当然,仅凭若干个故事是无法映照出社会全体的真相的,个案研究
必须做充分的科学准备工作,为这样的目标而努力。首先,个案选取是
要有眼光的,一个案例是否有充分的信息含量和历史积蓄,是否能够保
持住自身机制的作用,是否具有时空拓展的余地,是否能够产生极致效
应,都是评估个案质量的尺度。
·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