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84
“转型与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四十年”笔谈
社会流动率的增加不仅体现在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
向下流动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产业结构和
职业结构的升级,这必然带来向上流动机会的增加,这也是所有工业化
国家社会流动的普遍趋势。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部分人经历了
向下的社会流动,进而导致向下流动率的上升。
此外,短距离的流动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方式,长距离的、大跨
度的、两极式的社会阶层流动并不占主导地位。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中国,从最高阶层到最底层、甚至从最底层到最高阶层的两
极式流动曾经很普遍,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现象还在延续,与当时处在
急剧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规则不确定、不明朗有一定的关系。
二、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收入、财富和资本成为地域流动和阶层上升的重要拉力
1978 年以后,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倡导下,经济收入、
财富分布和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开始转向“机 会公 平”或“程序 公
平”,这是社会分层机制的重大调整。无论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还是合同制、承包制、计件工资制、下岗分流增效、产权制度改革等
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制度的出台;无论是鼓励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发
展的优惠政策,还是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大力引进三资企业的重大举
措,都标示着经济收入、财富甚至资本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标准。
通过合法劳动、投资积累个人和家庭的财富成为多数社会成员的奋斗
目标,也成为人们提升自己和家庭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在某
种意义上,笔者认为,以收入、财富和资本为核心的经济标准已经取代
了政治标准,不仅成为中国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而且成为多数社会成
员实现地域流动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拉力。
不同阶层社会成员利益分化的直接体现是各阶层收入差距的逐步
拉大,也使收入、财富和资本成为各阶层在职业流动和社会流动时考量
的重要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全民经商、政府官员“下海”经商热潮
和 2015 年前后出现的新一轮官员“下海热”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收入
和财富是引导人们社会流动的核心驱动力。
· 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