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115
社会· 2018 · 5
试图分析在明清科举制度下,小商人阶层是如何在不同的结构和资源
条件下,进行科举学轨的选择。
科举考试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社会流动渠道。中国传统时代存在
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序,而通往士阶层最重要的阶梯就是科举考试。
通过考试,农工商诸平民阶层可晋升为士绅阶层。明初限制匠籍和商
籍出身者参与科举,但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何炳棣, 2013 : 61-78 ;张
海英, 2005 : 130 )。通过科举转换身份、实现流动的梦想,激励着传统时
代各阶层子弟们积极地投身举业。布尔迪厄( 1997 : 209 )的文化资本理
论指出,经济资本可转化为文化和政治资本。科举制提供了在前工业
社会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自南宋开始,只要通过发解试(明清的乡试)获得举人功名,即可终
身拥有士绅 特 权(吴 铮 强, 2008 );至明清 两代,最低 一 级 功 名———生
员———同样开始享受士绅特权(陈宝良, 2002 )。童生参与到科举中,首
先可将经济资本转换为政治资本,以便更好地保护家庭财产;其次才是
获取更高功名,真正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1 而最具保身家急迫性的,正
是那些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财富的家庭。科举功名除了彰显财富,还
可帮助商人阶层扩大社会交往圈,参与到地方公共事务中。同时,科举
功名附带的特权还可切实提高社会地位并保护财产安全。
何炳棣( 2013 : 91-96 )分析明清时期的人物传记、年谱、小说等资
料,发现富商家庭鼓励天资高的成员读书,因此社会流动的方向一般朝
向“精英”发展,即弃商从儒。通过分析清代的卷,张杰( 2003 : 78-
84 )指出,商人家族利用财力捐纳监生,绕过童试,提供给族人更多应试
机会,可使一般商贾家族转化为科举家族。这种现象反映在地区层面
上,会发现江南科甲人士的多寡与地区经济的兴衰密切相关(夏维中、
范金民, 1997 )。
尽管大的社会风气如此,但不同的策略会影响其后续的职业发展
与社会地位的延续性。譬如,山西晋中商人的个案研究表明,兴盛时期
1. 明末清初学者顾亭林( 1959 : 22 )指出,“一为得此(生员功名),则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
胥;齿于衣冠,得于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故今之愿为生员者,非必其慕功名也,保身家而
已”。余英时( 2012 : 224 )也指出,商人子弟当监生不都必然是为入仕为官,而是借监生身份与
官方往来,“对家中的商业运作起一些保护作用”。即使是正途出身入仕者,“有人宁愿在户部
或税关任职,以便在行使职权时发生某些‘宽商’的效应”。
· 1 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