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233
社会· 2018 · 4
容易产生较低的环境风险感知。而当公众认为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或
设施可能带来负向的短期利益(比如,房价回落等)或负向的长期利益
(比如,子孙后代的健康损害等)时,公众更容易产生较高的环境风险感
知。由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犎22 :利益趋向性与公众的环境风险感知呈负相关关系。
五、量化研究: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证明
(一)量化研究设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采用量化研究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双因素模型”中情感因素和情境
因素对公众环境风险感知影响的效应,包括影响的方向、强度、特征等。
1. 数据的收集与验证
量化研究过程主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公众与核电站的空间
距离为基本特征划分成四个群体,即“核电站 5 公里以内人群”“核电
站 5 — 10 公里人群”“核电站 10 — 20 公里人群”“核电站 20 公里及以
上人群”。然后在四个层次的群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子
样本。
对上述四个不同群体的样本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首先,
课题组于 2017 年 4 月在 J 省 L 市已建设的 TW 核电站附近对民众进
行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并现场回收,问卷主要针对三类人:一是核电站
内部工作人员,包括在核电站内从事基建工作的普通工人以及核电站
内部的技术专 家 和 管 理 人 员等;二 是 核 电 站 附 近 5 — 10 公 里 以 内 的
DYW 、 BS 、 GZ 、 XZ 、 LH 等村的村民;三是核电站附近 10 — 20 公里的 J
省 L 市市民。对于上述调查对象都采用调查者与受访者一对一的方
式进行调查,由调查者依据问卷内容逐题询问并填答,共发放问卷 400
份,有效问卷为 373 份(核电站内部工作人员 98 份,核电站附近村民
136 份,核电站所在市区市民 139 份)。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选择 J
省 L 市作为获取前三个群体的样本来源地,是因为该地民众曾抵制核
废料项目在该市兴建,该市也有已经建成运作的核电站,民众对核电具
有鲜明的环境风险感知,从而使得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次是通
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派”对生活在核电站 20 公里及以上的
无关人群发布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 418 份。两种途径针对四类
人群共回收有效问卷 791 份。从有效样本的性别分布来看,男性 394
· 2 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