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214

承认的社会构成


   象征互动论的方法论出发,进行承认的经验社会学研究。随着定义的
   明确化与未来研究的不断进行,对承认进行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显
   然被视为更成熟,也应当被予以广泛推广。 16
       第三,虽然本文将承认定义为理想的社会互动,但同时本文也强
   调,承认未必一定会出现,而是可能会缺失或遭到破坏。如此一来,对
   承认是否缺失或遭到破坏进行社会病理学分析,就是社会学的任务,但
   这也是批判理论的关怀主旨。换言之,当承认理论进一步社会理论化
   之后,在社会学中可望能发挥更恰如其分的批判功能。
       不过,除此之外,本文认为,面对承认问题,还需要再从两个层面来
   思考。第一,如果按照霍耐特最初在《为承认而斗争》一书中的讲法,为
   承认而斗争是社会冲突与变迁的来源,那么承认与否更多地是一个实
   践问题? 17 如何设想出能够实际增进承认的实践方针,亦是社会学未来
   的重要任务之一。不过,第二,不应忽略的是,并非所有的社会行动与
   互动都应被承认,也并非所有承认都应被实现。就像种族灭绝、恐怖攻
   击,无论如何都不应被承认。但是,什么承认应当实现、什么不应当实
   现,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其判定标准会随着不同的时空而有差异。因
   此,社会学还必须进行二阶观察的反思,探讨什么是我们应承认的,什
   么又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承认、必须坚守底线的。
       如此一来,若从社会学观点对承认概念进行重构,那么它既是社会
   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立足于反思态度的概念。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邓安庆 .2011. 从“自然伦理”的解体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对黑格尔《伦理体系》的解
      读[ 犑 ]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 33-45.
   费希特 .2004. 自然法权基础[ 犕 ] . 谢地坤、程志民,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黑格尔 .1981. 精神现象学[ 犕 ] . 贺麟、王玖兴,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霍耐特 .2005. 为承认而斗争[ 犕 ] . 胡继华,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利科 .2011. 承认的过程[ 犕 ] . 汪堂家、李之?,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远泽 .2016. 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作为社会病理学诊断的批判理论[ 犑 ] . 哲学与文化
      ( 4 ): 5-32.
   鲁曼 .2011. 爱情作为激情:论亲密性的符码化[ 犕 ] . 张锦惠、王柏伟,译 . 台北:五南 .

   16. 在霍耐特自己的主持下,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初步的开展,例如 犞狅狊狑犻狀犽犲犾 ( 2013 )或
   犕犪犻狑犪犾犱 ( 2013 ),可以作为参考。
   17. 不过近来为人所批评的是,霍耐特几乎放弃了承认的斗争面向,使得“为承认而斗争”的
   理论只剩下承认而毫无实践性的斗争 ( 犱犲犅狅犲狉 , 2011 )。
                                                          · 2 0 7 ·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