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36
专业选择与初职获得的性别差异: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发现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差异,模型 2 在模型 1 的
基础上加入了学校类型。结果显示,进一步纳入学校类型变量后,女性
进入除文学/历 史/艺 术 之 外 的专 业 的劣 势 并 没 有 减 弱 (除 法 学 专 业
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两性在不同类型
的学校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见表 1 )。
家庭出身对专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模型 3 中,本研究进一步纳
入了家庭背景的相关变量———自评家庭综合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资
本———来分析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的解释力。相较于模型
2 ,女性进入理工科、管理学、经济和法学专业相比文学/历史/艺术专业
的劣势仅略有减少。相较于文学/历史/艺术专业,女性选择就读理科专
业的相对发生比率比男性低 79.3% ( 1-犲 -1.575 ),选择就读工学专业的相
对发生比率比男性低 86.3% ( 1-犲 -1.991 )。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大学生
专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文化资本具有优势的个体更可能选择
文学 /历史/艺术专业,而选择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可能性较低。分性别来
看,家庭文化资本对女性专业选择的影响更大( 犎狌犪狀犱犠狌 , 2017 )。 9
3. 虚拟专业分布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学校、家庭和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
后,两性在专业选择上的差异仍旧显著。有研究认为,性别差异很大程
度上 是 传 统 性 别 文 化 传 播 和 延 续 的 结 果 ( 犗犽犪犿狅狋狅犪狀犱 犈狀 犵 犾犪狀犱 ,
1999 )。即便男性和女性除性别以外的其他特征都一样,他/她们仍旧
可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不同的专业。为了分析性别文化的影响,笔者
进行了以下设想,如果女性可以按男性选择专业的模式进行选择,她们
的专业分布会如何?同样,如果男性按照女性选择专业的模式进行选
择,他们的专业分布又会如何呢?以上设想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对于从
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两个个体而言,如果他/她们所有的特征都一
样,那么他/她们选择同一专业的概率也应该一样。倘若这两个个体除
性别之外的其他特征都一样,但他/她们选择同一专业的概率却相差甚
远,那么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与性别相关联的不可观测的因素,比如,性
别文化。本文比较的是,女性实际的专业分布与这些女性如果是男性
的话,基于她原有的特征所构成的虚拟专业分布,由同样的方法可获得
9. 结果未显示,感兴趣的读者可联系作者索取。
· 2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