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90

“以火为政”:明清时期梧州城火政与区域社会的变迁


   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罗威廉试图证明的是,帝国晚期的中国城市内部
   存在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这些变化对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了
   深刻影响。
       施坚雅与罗威廉的研究提醒我们,如何在区域的视野下对城市社
   会结构的变迁展开研究,是整体把握帝国时期城市社会的关键。区域
   社会的变迁必然引起城市区域地位与功能的改变,进而导致城市社会
   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其一,城市官僚体系的
   变化。城市区域地位的上升与下降往往会引起驻城国家官僚机构的调
   整。不同的官僚机构,因性质与功能的差异,对社会生活的介入与影响
   程度不尽相同。其二,人口的流动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帝国时期,
   科举制度促进了士绅阶层的形成,区域贸易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城镇
   出现庞大的商人群体。这些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城市功能与社会
   结构在区域变动的大背景下不断被重新定义与塑造。
       关于区域与城市变迁的关系,许多学者会以公共事务为切入点展
   开研究。这一思路主要是借助公共生活了解权力关系的互动与构建过
   程,由此诠释城市社会结构的过程。火灾,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生活的重
   大威胁,故火政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事务之一。以往关于火政的研
   究多将焦点集中于近现代的大城市,研究者希望借此了解近代中国社
   会变迁中的“现代性”等问题。与此相比,古代城市的火政研究则较为
   薄弱。事实上,火政在帝国时期的城市公共事务中一直有着相当重要
   的位置,它不仅是官员管理地方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精英获得权
   力、声望与地位的重要途径。在帝国时期,火政既包括具体的救灾事
   务,亦包括相关的宗教祭祀,后者的重要性丝毫不低于前者。当时人认
   为,火患多为天灾或神明之意,奉祀火神或水神等神明,祈求得到其庇
   佑,是防范火患的重要举措。因此,官员或地方精英往往会借助对火政
   宗教的操控来获得文化权力。但对于火政宗教的理解,不同的群体因
   文化传统的不同而不同,他们往往会以自身的文化去构建和诠释火政
   宗教,用以表达权力,区分彼此。因此,通过火政去研究区域与城市变
   迁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相关宗教构建背后的社会互动过
   程。罗威廉研究的薄弱之处,正是对宗教祭祀研究的欠缺。
       本文希望以梧州城的火政宗教为例,讨论西江流域社会变迁与城
   市社会转型的关系。明清时期,华南区域社会先后经历了帝国版图扩

                                                           · 8 3 ·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