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40

革命的劳动伦理的兴起


   企业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对此,中共主要采用了第二种策略———宣称
   工人阶级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宣称集中
   体现在 1948 年新华社发表的“二七”社论之中。 1948 年 2 月 7 日,新
   华社为纪念 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简称“二七大罢工”) 25 周年
   而发表了经过毛泽东修改定稿的社论《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
   “左”倾冒险主义》。该社论拿蒋管区与解放区的工人的地位进行了对
   比,认为在解放区,“工人与农民、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和其他爱国分子一样,都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该社论还认为:
   “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在蒋管区,有官僚资本的企业和
   民族资本的企业。在官僚资本的企业中,工人的地位是官僚资本家的
   奴隶,……。在解放区,情形就截然不同了。在解放区的公营企业与合
   作社经营的企业中,企业的主人是解放了的人民组织起来的政权与合
   作社。因而,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本身就是企业的主人。”该社论强
   调:“应当向工人说明:解放区的工业生产,不是由别人负责而是由工人
   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负责的。解放区的农民,对农业生产,交大
   量的公粮,服繁重的战争勤务,是尽力负责的。工人应当把工业生产的
   责任,同样负担起来。”(新华社社论,[ 1948 ] 1981 ) 1948 年 8 月中国第
   六次全国劳动大会([ 1948 ] 1990 )通过的、由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中国
   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也对工人阶级提出了类似的要求:“由于解
   放区的工人阶级不但在政治上社会上居于主人地位,而且在国家政权
   中首先在国家企业中是居于领导地位。因此,解放区职工们就应当以
   领导阶级地位,担负起发展工业的责任,就应当以主人翁的新的劳动态
   度对待自己所参加的劳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继续主要采用第二种策略来调动工人阶级
   的劳动积极性。 1950 年 2 月 6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学会管理
   企业》。该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和一般资本主义
   经济有两个根本区别,第一个根本区别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应当实行一
   定的计划性,第二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一切旧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依靠压
   迫方法来强制工人劳动生产,……。新民主主义的人民企业的管理,则
   必须启发和依靠工人群众主人翁的感觉,发挥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和创造性,以便工人群众能够自觉地进行劳动。把原来被机器支配的
   奴隶,变成管理机器的自觉的劳动者,这是一个真正的革命。”从实际的

                                                          · 1 3 3 ·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