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35
社会· 2017 · 4
现象还原为“政治”或“经济”问题的做法基础之上,他进一步指出,应将
宗教复兴视为一种自成一类的事实,一种人的基本条件。笔者认同这
一判断,并认为“信念”视角对于理解这种自成一类的事实有一定的启
发。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农村宗教复兴现象背后有其特定的“政治”或
“经济”等结构性背景因素的影响,就本文集中探讨的因病信教问题而
言,农村医疗保障的缺乏、医疗成本的高昂、现代医学技术的局限、医患
关系的紧张等都是推动农民信教的外在因素。但如果仅仅关注这些,
在看似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结构性解释的同时,实质上却忽略了更为一
般性的、作为人的自然心态的机理。我们知道,无论存在何种“政治”、
“ 经济”条件,或身处何种类型(传统或现代)的社会之中,个体人(尤其
是底层群众)总有面临常规渠道难以解决的危机和困境,面临困境的个
体总是希望摆脱困境,由此不得不寻求外力的帮助(可以是宗教,也可
以是非宗教),并对之寄以期许,同时亦藉助着家庭的关照,这无疑是人
之常情。故而,我们认为,只要有常规路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允许信教
的政治社会环境,农民出于摆脱困境和维护家庭的考虑,就会寻求宗教
的帮助。宗教复兴的原因无疑是复杂的,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新的理解
径路,而这无疑是一种自然机制。
任何概念和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解释边界和限制条件,本文以“信
念”为切入点所阐发的解释机制适用于因生命困境或危机而信教的群
体,而这又是中国农村宗教实践的常态。同时,需要交代的是,宗教心
理作为一种复杂的主体体验,任何归纳都难免存在化约之嫌,如何进一
步地予以认识,还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阿盖尔,麦克 .2005. 宗教心理学导论[ 犕 ]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贝格尔,彼得 .1991. 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 犕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陈彪 .2015. 意识经验与宗教[ 犑 ] . 宗教心理学(第二辑)( 1 ): 5-28.
陈宁 .2013. 嵌入日常生活的宗教皈信[ 犇 ] . 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
陈占江 .2007. “基督下乡”的实践逻辑———基于皖北 犆 村的田野调查[ 犑 ] . 重庆社会科学
( 9 ): 102-107.
范丽珠 .2009. 西方宗教理论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 犑 ] . 南京大学学报( 2 ): 92-101.
范正义 .2011. 试论教徒的功利心态在基督教对华传播中的作用[ 犑 ]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7 ): 111-114.
方文 .2005. 群体符号 边 界 如 何 形 成?———以 北 京 基 督 新 教 群 体 为 例[ 犑 ] . 社 会 学 研 究
·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