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社会》2016年第6期
P. 237

社会· 2016 · 6


       四、讨论与结论

       本文利用跨越 16 年的追踪数据来追寻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性别
   在生命历程中对个体健康变迁的影响。我们特别想知道社会经济因素
   对男女的健康回报在生命历程中是否一致,这些影响会否随着岁月的
   流逝而加大。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处于健康
   劣势,这一劣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和收入对男女健康的不平等回
   报所引起的。对男性而言,教育和收入都能带来一定的健康回报,但对
   女性而言,教育基本上没有健康回报,收入带来的健康回报也比男性
   少。此外,对男性而言,教育和收入对健康的影响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改变,但对女性而言,较高的教育与收入水平都使健康状况变化得更
   快。因此,本研究并不支持健康优势与劣势的累积效应,反倒在女性群
   体中支持“年龄中和效应假说”。
       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健康都比男性差。这一结果与前期文献中
   的发现比较一致,虽然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已经长于男性,这跟疾病
   在两性间的差异性分布有关。女性所患的疾病更多是非致命性的慢性
   病和急性病(如偏头痛、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等),而男人则在老年期开
   始经历各种致命性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肝硬化等)( 犆犪狊犲
   犪狀犱犘犪狓狅狀 , 2005 )。当然,这一结论可能也与我们使用自评健康来测量
   健康状况有关。比如,齐亚强( 2014 )认为,两性间自评健康的差异主要
   反映了男性和女性对既往病史的了解和身体对病痛感知敏感性的不
   同,而不是两者回答行为的差异。
       为什么在西方社会成为导致健康不平等的根本性因素的教育对女
   性的健康少有甚至没有影响?收入带给女性的健康回报也不如男性高?
   这是一个颇让人困扰的问题。即便对男性而言,教育和收入能带来的健
   康回报也不如西方国家明显。比如,威尔逊等( 犠犻犾犾狊狅狀 , 犲狋犪犾. , 2007 )的研
   究发现,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美国人的健康平均得分要增加 0.13 分,
   但本研究发现这个数字在中国仅为 0.006 分,且仅对男性有效。其实,在
   前述的文献回顾中,也有研究发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环境
                                                               ,
   中,教育、收入和职业等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并不如西方国家明显( 犛狅狀 犵犲狋
                         ,
  犪犾 . , 2006 ; 犣犺犲狀 犵 犪狀犱犣犲狀 犵2008 ;李婷、张闫龙, 2014 ; 犡犻犲犪狀犱犕狅 , 2014 )。
   在传统文化对健康与教育、健康与性别的一些观察与描述中,这一论调

    · 2 3 0 ·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