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225

社会· 2016 · 5

   撑。于是,如何重新解释原来被视为“母系社会”之历史依据的文献资
   料便成为无可回避的使命。而这一细微的裂痕,将有可能揭开中国历
   史与社会内在结构体系之自我认识的序幕。在此意义上,中国社会学
   本土化的一种可能路径就是回归历史的视野,寻找社会学丢失的想象
   力(渠敬东, 2015 : 2-23 ),让古典文本自身言说,在其展示的思想世界
   中探寻社会学的中国话语。
       本文的讨论对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建立社会学的思想传统将具有一
   定的启发意义。应星等人( 2006 : 187-192 )指出,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
   传统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之交,先是以严复为代表的以中学释西学,之
   后则是以刘师培、章太炎为代表的以西学发明中学。但是,他们的观点
   仍有值得修正之处,本文即是这样一例。这种修正并非将中西思想相
   互区隔,而是要在中西之间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这种理解有助于洞
   察当代 和 想 象 未 来。渠 敬 东 提 倡 的 历 史 视 野 说 即 为 此 意。渠 敬 东
   ( 2015 : 3 )指出,社会学是应时代巨变而产生的,自其产生伊始,它就具
   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社会关怀,且拥有放眼整个世界的经验与历史。
   但是,今天的社会学却逐渐丧失了从思想史、制度史及社会史方面对问
   题进行总体把握的能力。周飞舟( 2016 : 108-109 )也强调社会学研究
   需要引入“历史维度”和“历史视角”。社会学本来就是在史学等学科背
   景中形成的新科学,它反过来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当今社会学这
   个学科的琐碎化遮蔽了其奠基之时所具有的视野,致使其在整体上失
   去活力。梳理中国社会学史,回归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重返社会学的
   历史视野,是疗治当今社会学琐碎之病的最好药方。深入细致地研究
   中国社会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命题,既是对于中国社会学史最为精致
   的建构,也是对于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最为诚挚的致敬。中国社会学
   思想传统既相关于中国社会之所已然,更相关于中国社会之所以然。
   这才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社会学的根柢与魂魄。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岸本能武太 .1902犪. 社会学(上卷)[ 犕 ] . 章炳麟,译 . 上海:广智书局 .
   岸本能武太 .1902犫. 社会学(下卷)[ 犕 ] . 章炳麟,译 . 上海:广智书局 .
   班固 .1962. 汉书[ 犕 ] . 北京:中华书局 .
   班固 .1990. 白虎通德论[ 犕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陈谷嘉 .1963. 关于《大同 书》的 成 书 年 代———兼 与 汤 志 钧 同 志 商 榷[ 犑 ] . 江 汉 论 坛( 3 ):

    · 2 1 8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