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85
社会· 2016 · 4
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科尔兄弟( 犆狅犾犲犪狀犱犆狅犾犲 , 1973 : 150 )认为,
“科学是最接近普遍主义原则的社会体制,这种普遍主义表现为科学家
的地位、声望和收入主要取决于科研生产力,而不是个人的社会属性
(例如年龄、性别、种族、国籍和出身等)”。如果事实的确如其所言,那
么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就主要源于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的科
研产出低于男性是造成男女科学家地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科尔、朱可曼等学者发现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的确存在明显
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发表的科研成果数量仅是其同年龄组男性
同行的 1 / 2 至 2 / 3 ;年龄越大的组,差距越大;女性科研人员的科研成
果被引用 的 次 数 也 明 显 少 于 男 性 ( 犆狅犾犲 , 1981 ; 犆狅犾犲犪狀犱犣狌犮犽犲狉犿犪狀 ,
1984 ; 犣狌犮犽犲狉犿犪狀 , 1987 )。这就是所谓的“学术产出之谜”( 狋犺犲狆 狉狅犱狌犮狋犻狏犻狋 狔
狆 狌狕狕犾犲 )。较近的研究显示,这种产出差异在美国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
势,但远未完全消弭( 犛犪狓 , 犲狋犪犾. , 2002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学术产出之谜”呢?研究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
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婚姻家庭状况、人力资本、时间投入模
式、研究 资 源、职 称 职 位 和 机 构 类 型 等 方 面 的 性 别 差 异 (如 犚狅狀 犵 ,
犲狋犪犾. , 1989 ; 犡犻犲犪狀犱犛犺犪狌犿犪狀 , 1998 ; 犕犪狊犽犲 , 犲狋犪犾. , 2003 ; 犉狅狓 , 犲狋犪犾. ,
2005 等)。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男女科研人员在上述影响因
素上的不平等分布,解释其在学术产出结果上的不平等分布。结果显
示: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之所以少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她们缺乏更
优质的教育背景、承担过多家务劳动、缺少足够科研时间、处于较低职
位、远离核心学术资源和顶级研究机构等。
除此之外,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学术社会网络在解释
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方面也非常重要。科学是在一个互动的科学家共
同体内发展的,研究合作( 狉犲狊犲犪狉犮犺犮狅犾犾犪犫狅狉犪狋犻狅狀 )有助于提高学术生产
力已是科学 社 会 学 领 域 的 基 本 共 识 ( 犔狅狋犽犪 , 1926 ; 犘狉犻犮犲犪狀犱犅犲犪狏犲狉 ,
1966 ; 犣狌犮犽犲狉犿犪狀 , 1967 ; 犘犪狅 , 1982 ; 犌狅犱犻狀犪狀犱犌犻狀 犵 狉犪狊 , 2000 ; 犔犲犲犪狀犱
犅狅狕犲犿犪狀 , 2005 )。然而,影响学术产出是一回事,是否影响学术产出的
性别差异又是另一回事。谢宇等( 犡犻犲犪狀犱犛犺犪狌犿犪狀 , 1998 )指出,一个
能够有效解释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影响变量,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与学术产出相关;第二,与性别相关。以往鲜有研究从研究合作
的视角解释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主要是因为对科研合作的性别差异
·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