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112
在理念与现实之间
制内法治工作者面临的压力造成离职行为的普遍化。据报道, 2009 年
至 2013 年东莞第一法院的公务人员流失率为 22% 。 3 另有报道称,从
2008 年至 2012 年,北京市法院同期招录 2053 人,其中流失人员总数
达到 348 人,占同期招录数的 16.9% 。 4
这些现象 的 存 在 与 体 制 内 法 治 工 作 者 的 职 业 倦 怠 ( 狅犮犮狌 狆 犪狋犻狅狀犪犾
犫狌狉狀狅狌狋 )关系密切。诸多研究证实,职业倦怠与多种消极心理比如焦
虑、抑郁有对应关系,会降低个体和组织绩效,并导致更多的离职行为
,
( 犑犪犮犽狊狅狀 , 犲狋犪犾. , 1987 ; 犌犪狉犱犲狀 , 1991 ; 犘犪狉犽犲狉犪狀犱犓狌犾犻犽 , 1995 ; 犜犪狀 犵犲狋
犪犾. , 2001 ; 犚犪犱犪犪狀犱犑狅犺狀狊狅狀犔犲狅狀 犵2004 ; 犓犻犿犪狀犱犛狋狅狀犲狉 , 2008 )。因
,
此,以了解体制内法治工作者的发展状况作为切入点研究职业倦怠具
有较强的实际意义,而且有助于推进对特殊专业群体职业倦怠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体制内法治工作者的心理状态
为人们认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倦怠”或 译 作 “衰 竭”“疲 溃”,最 早 由 美 国 学 者 弗 罗 伊 登 伯 格
( 犉狉犲狌犱犲狀犫犲狉 犵 犲狉 , 1974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用以描述专业工作者
在工作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倦怠研究代表人物马斯拉奇从操作上
将职 业 倦 怠 定 义 为 身 处 职 场 中 的 人 们 出 现 一 种 集 情 绪 疲 惫
( 犲狓犺犪狌狊狋犻狅狀 )、工 作 冷 漠 ( 犱犲 狆 犲狉狊狅狀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 )以 及 无 成 就 感 ( 狉犲犱狌犮犲犱
犪犮犮狅犿 狆 犾犻狊犺犿犲狀狋 )于一体的综合症候,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通行的职业
倦怠量 表 ( 犕犅犐 )( 犕犪狊犾犪犮犺犪狀犱犑犪犮犽狊狅狀 , 1981 ; 犕犪狊犾犪犮犺犪狀犱犛犮犺犪狌犳犲犾犻 ,
1993 ; 犕犪狊犾犪犮犺 , 犲狋犪犾. , 1996 )。
解 释 职 业 倦 怠 的 经 典 理 论 主 要 有 社 会 胜 任 模 型 ( 狊狅犮犻犪犾
犮狅犿 狆 犲狋犲狀犮犲犿狅犱犲犾 )、资源保持理论( 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狅犳狉犲狊狅狌狉犮犲狋犺犲狅狉 狔 )、
生 态 学 框 架 ( 犲犮狅犾狅 犵 犻犮犪犾犳狉犪犿犲狑狅狉犽 )。 社 会 胜 任 模 型 由 哈 里 森
( 犎犪狉狉犻狊狅狀 , 1983 )提出,在影响倦怠的诸因素中强调了对工作之胜任能
力的自我感知的重要性。该理论虽然抓住了一个关键因素,但解释框
架过于单一。资源保持理论的代表人物霍布福尔( 犎狅犫犳狅犾犾 , 1993 )首先
3. 参见南方都市报电子版,“东莞第一法院法官办案量大 年流失率超 22% ”, 2014 年 1 月 7
日, 犺狋狋 狆 :// 狑犲狀.狅犲犲犲犲.犮狅犿 / 犪 / 20140107 / 1087731.犺狋犿犾 。
4. 参见沈念祖,“流失的年轻法官”,《经济观察报》, 2014 年 2 月 24 日。
· 1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