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176

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 1982-2010

   化,分别有 15.9% 的男性职业和 14.3% 的女性职业转变为中性职业;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又有 26.7% 的职业变成了中性职业,男性职业
   中变化的比例 有 31.9% ,女 性 职 业 中 的 比 例 高 达 47.6% ;在 2000 —
   2010 年,发生变化的比例共有 14.5% ,男性职业和女性职业中的比例
   分别是 20.0% 和 46.2% 。和上文所述一致的是,中性职业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增长迅速。而且,与男性职业相比,有更多的女性职业变
   为中性职业。

           表 3 : 1982 — 2010 年之间职业性别类型的变化( 犖=172 )( % )
                                 2010 年
           1982 年                                      合计
                      男性职业       中性职业       女性职业
           男性职业        50.0       50.0        0.0     100.0
           中性职业        15.9       81.2        2.9     100.0
           女性职业         4.8       61.9       33.3     100.0
            合计         30.8       64.0        5.2     100.0


      总的来说,非农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主要是职业内部性别构成变
   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就是职业性别类型逐渐走向中性化。非农职业
   的中性化趋势主要出现在 1990 年以后,隔离指数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
   下降的。
       (二)职业性别类型的中性化
       如上文所述,非农职业逐渐走向中性化是性别隔离程度不断下降
   的具体体现。然而,具体是哪些职业,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对于
   我们准确把握性别不平等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男性职业的中性
   化究竟是女性的进军,还是男性的撤退?女性职业的中性化究竟是男
   性的占领,还是女性的退出?不同的答案代表了性别不平等逐渐弱化
   或不断加剧这两个完全相反的趋势。
       首先,对于男性职业的中性化,我们可以来看女性比例上升最快的
   职业是哪些。如果是最好的职业,就说明女性进入了一些传统上以男
   性为主、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职业性别隔离水平的下降可以被认
   为是性别不平等在减弱。相反,如果是不好的职业,就反映女性不过是
   接管了那些男性为了追求更好职业而剩下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职
   业,职业性别隔离水平的下降不仅不能被视为性别不平等在降低,反而
   是性别不平等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职业的 犐犛犈犐 、声望和各职

                                                          · 1 6 9 ·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