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174

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 1982-2010

   2010 年这 10 年间锐减,从 64.4% 下降至 47.3% 。 5 与此同时,第二、三
   产业快速发展,非农职业规模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其次,非农职业性
   别隔离的变化主要源于职业内部性别构成的变化。具体表现是:在改
   革开放最初的 10 年间( 20 世纪 80 年代),非农职业内部的男女构成失
   衡,性别隔离程度有所上升;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非农职业内部的
   性别分布日趋平衡,性别隔离水平持续下降。总的来说,无论是在全体
   职业中,还是在非农职业中,性别构成的变化整体上减少了职业性别隔
   离。由此,我们明确区分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和性别构成的变化这两类
   因素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然而,性别构成的变化对我们理解性别
   不平等是最有实质意义的。我们接下来主要借助职业的性别类型这一
   常见的测量指标来考察职业内部性别构成的效应,特别是来解释非农
   职业性别隔离变动的内在构成和特征。

       五、职业性别类型的分布和变化

       职业的性别类型是基于各职业内部的女性比例对所有职业进行分
   类。通常来说,女性比例超过 70% 的职业被称为“女性职业”;女性比
   例低于 30% 的被称为“男性职业”;而女性比例处于 30% 和 70% 之间
   的是“中性职业”。通过分析这三类职业在不同时期的分布,以及具体
   职业内部性别构成的变动,我们可以看到哪些职业在发生变化以及变
   化的程度。
       (一)职业性别类型的分布
       究竟是哪些职业发生了改变?具体是怎么改变的?表 2 是 1982 —
   2010 年职业性别类型的分布,非农职业共有 172 个。由表 2 可知,在
   非农职业领域,男性职业和女性职业的数量自 1982 年以来不断减少。
   男性职业从 1982 年的 82 个下降至 2010 年的 53 个,降幅较大;女性职
   业从 1982 年的 21 个降至 2010 年的 9 个;与此同时,中性职业的数量
   大幅度上升,到 2010 年多达 110 个。分时期来看,在 1982 年,近一半
   的职业都是男性职业;从 1990 年以后,中性职业在所有职业中的数量
   和比重开始超过男性职业, 2010 年的比重高达 64.0% 。女性职业的比


   5. 这里计算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这一职业大类的从业人员及其比例,数据来
   自 1982 — 2010 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 1 6 7 ·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