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171
社会· 2015 · 6
职业规模的变化效应 =1 / 2 ∑ [ 狀 狀 - 狀 狆 犻2犜 犻1
狇 犻2犜 犻1
犻 =1
∑狇 犻2犜 犻1 ∑狆 犻2犜 犻1
犻 =1 犻 =1
狀 狇 犻1犜 犻1 狆 犻1犜 犻1
-∑ 狀 - 狀 ] ×100
犻 =1
∑狇 犻1犜 犻1 ∑狆 犻1犜 犻1
犻=1 犻=1
其中, / , / 。 犠 犻狋 是 狋 年职业 犻 的女性劳动力数
狆 犻狋=犠 犻狋 犜 犻狋 狇 犻狋=犕 犻狋 犜 犻狋
是 狋 年职业 犻 的男女劳动
量, 犕 犻狋 是 狋 年职业犻 的男性劳动力数量, 犜 犻狋
力总数。职业内部性别构成的变化效应指的是,当不同职业的规模保持
不变时,隔离的变化源于具体职业内部性别构成在不同年份间的变动;
当控制了职业内部的性别构成时,隔离变化的唯一来源就是不同职业类
别的规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职业规模的变化效应。必须说明的是,
这里是以初始年份的性别构成和职业规模为基准进行加权,权重的选择
并不影响研究结果。这两类效应相加并不一定等于两年之间隔离指数
的差,残差可以被看做两类效应的交互作用( 犅犾犪狌犪狀犱犎犲狀犱狉犻犮犽狊 , 1979 )。
2. 职业的性别类型
为了简明需要,我们在本研究中还使用了性别类型职业( 犲狀犱犲狉
犵
狋 狔狆 犲犱狅犮犮狌 狆 犪狋犻狅狀狊 )测量指标( 犚犲狊犽犻狀 , 1993 ),它是基于各职业内部的女
性比例对所有职业进行分类。最为广泛接受的标准是将女性比例超过
70% 的职业称为“女性职 业”( 犳犲犿犪犾犲犱狅犿犻狀犪狋犲犱狅犮犮狌 狆 犪狋犻狅狀狊 ),女性 比
例低于 30% 的称为“男性职业”( 犿犪犾犲犱狅犿犻狀犪狋犲犱狅犮犮狌 狆 犪狋犻狅狀狊 ),女性比
例处于 30% — 70% 的是“中性职业”( 犲狀犱犲狉犻狀狋犲 犵 狉犪狋犲犱狅犮犮狌 狆 犪狋犻狅狀狊 )。
犵
尽管这一指标无法像隔离指数那样精确计算隔离水平,但它能够反映
具体职业性别构成的变化,即哪些类型的职业在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
程度,从而揭示隔离水平变化的内在构成和特征。
接下来,本文将基于 1982 — 2010 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所建构的职
业数据库,计算隔离指数和性别类型职业,勾勒出在过去 30 多年中国
职业性别隔离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四、职业性别隔离水平的发展趋势
(一)职业性别隔离的总体水平
图 1 反映的是 1982 — 2010 年中国职业的性别隔离指数及其变化
趋势。首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始终存在性别隔离现象。 1982 年的性
· 1 6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