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165
社会· 2015 · 6
可见,在中国的市场转型中,当政策性和强制性的平等让位于市场
竞争后,劳动力市场机制就推动了两性职业的分化,职业性别隔离程度
随之上升。舒晓玲( 犛犺狌 , 2005 )的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
深, 1990 — 1995 年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也不断提高。吴愈晓、吴晓刚
( 2008 )也指出,在改革的第一个十年( 20 世纪 80 年代),职业性别隔离
水平呈上升的趋势。据此,我们可以提出假设:在中国市场化不断深化
的过程中,职业性别隔离程度将逐渐提高。
(二)教育获得性别差异的缩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都致力于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尤
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999
年的大学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高等教育机会显著增加。
25 — 29 岁的人口中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从 1982 年的 0.8% 上
升至 1990 年的 3.3% 和 2000 年的 6.7% , 2010 年更高达 20.6% ( 犡犻犲 ,
犲狋犪犾. , 2014 )。同时,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最近甚至出现女
性超过男性的趋势( 犜狉犲犻犿犪狀 , 2013 )。教育获得通常被视为最主要的
人力资本因素。 2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男女人力资本的差距会带
来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化———女性的人力资本普遍低于男性,雇主在
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将女性安排在一些对人力资本要求低、收入也低
的职业中,职业的性别隔离由此产生。伴随着中国女性受教育机会的
增加,特别是女性受教育层次的显著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有了大幅度
增加,男女教育趋同,这些都有助于女性劳动力向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
职业流动。例如,李春玲( 2009 )指出,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下降的一个主
要原因是女性劳动力向白领职业扩张,这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
高所带来的。而且,性别偏好有时候使雇主偏离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从长远来看,基于经济上的理性偏好,歧视会逐渐弱化( 犅犲犮犽犲狉 , 1971 )。
因此,随着中国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获得性别差异的缩小,职
业性别隔离程度会逐渐减弱。
2. 人力资本理论( 犺狌犿犪狀犮犪 狆 犻狋犪犾狋犺犲狅狉 狔 )是经济学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主流理论取向,
其重点是关注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对个体的劳动力市场结果、部门和国
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正相关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即,个体的受
教育程度越高,在劳动力市场的预期收益越高,劳动参与的可能性越大( 犕犻狀犮犲狉 , 1974 )。
· 1 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