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71
社会· 2015 · 4
通过考察中国的历史经验,本文力图揭示地域间文化差异对移民
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假设是:在移民的过程中,地区间文化差异对人口
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差异的外部性对移民决定具有很强的负向影
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区间较小的文化差异将会导致更多的
人口流动。
三、模型设定及实证策略
(一)双边模型的设定
为考察文化差异对移民的影响,动态双边移民模型将作为本文的
基本实证框架。采用动态双边模型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考察移民活
动的方向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文化差异与人口流动之间可能存在
的相互联立关系。动态双边移民模型设定为:
ln犿犻 犵 犻 犼 狋 =α+ β ( 1 )
ln犮狌犾狋 犻 犼 狋 - 1 +γ 犡 犻 犼 狋 + ε 犻 犼 狋
表示在时间 狋 从地区 犻 到地区的 移民数量的对数值,
这里, ln犿犻 犵 犻 犼 狋 犼
为一组与移
ln犮狌犾狋 犻 犼 狋 - 1 是两地区之间滞后一期的文化差异的对数, 犡 犻 犼 狋
民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地理因素控制变量, α 、、 γ 、 ε 为估计系数和随机
β
扰动项。其中, 为文化差异与移民规模的弹性,该系数直接体现文化
β
差异对移民的影响。如果 符号为负,则意味着随着地区间文化差异
β
的缩小,两地间移民数量不断增加。
(二)变量及数据来源
为考察地区间文化差异对移民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和
经济社会信息构建了一套跨时一千多年(从公元 10 — 20 世纪,约 1200 年)、
包含中国核心地区 18 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由于数据自身的限制,该
数据仅由三个截面、两个时段构成:一个时段是从宋代到明代,另一个时
段是从明代到 1982 年,每个时段覆盖约 600 年的移民、文化和经济社会
变化的信息。 5 选择这一时期作为观察时段的原因是:首先,中国历史上
大规模的移民活动都发生在这一时间段内,例如宋代“靖康之难”后的移
民、明清时期的边疆移民等;其次,该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扩散最活
跃的时期,特别是北方知识分子和农民将文化和农业技术向南方地区进
5. 之所以选择较长时间跨度,一方面是缺乏史料,无法进行微观考察;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实
证证据表明,文化改变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至少需要 400 年以上的时间(参见 犚狅犾犪狀犱 , 2004 ;
犌狉狅狊 犼 犲犪狀 , 2011 )。
· 1 6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