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103

社会· 2015 · 2

       一方面,这些长时段、大规模、多层次的新型微观数据库为复杂统
   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试验田;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其
   全面或系统覆盖被研究人口总体的特点降低了基础定量分析研究的门
   槛。比如,通过构建相应量化数据库,一些不是特别精通高级统计分析
   技术的学者也可能理解和进行基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通过“更
   全、更细致”的数据而非“更精、更复杂”的方法得出一些基础但重要的
   新发现,这有利于把定量分析在研究广度与定性分析在视野深度上的
   优势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
       中国史学家同样有重视考证方法的科学化和系统性扩展研究材料
   的学术传统。当代中国史学家发现,历史资料大扩展在推动历史研究
   的同时,也会成为历史研究的障碍和壁垒。历史学家如果不能用有效
   的研究方法进行武装,那么,在历史资料大扩展的同时,历史学研究可
   能会走入“愈发琐碎的考证的泥潭”。借助社会科学化的研究方法,例
   如建设大规模数据库,则可能是逾越“大历史观”、整体史研究与繁芜历
   史资料间鸿沟的有效办法(金观涛、刘青峰, 2008 ),这为今后历史学研
   究的发展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我们在为大规模微观数据库和定量分析方法给社会科学和史学研
   究打开一扇新大门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更要清楚地意识到,没有一种新
   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是简单、顺畅的。诚如许多同仁指出的那样,与其他
   任何社会科学定量和定性研究一样,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时,
   需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数据材料的代表性(或者说选择性)、编码的可
   靠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以及结论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等。分析历史数
   据的复杂性往往更甚于分析当代数据,所以,在这条通过运用“新”方法
   研究“老”数据以加深认识个人社会长期互动发展的学术道路上,还需
   要更多社会科学界和史学界的同仁贡献才智经验,跳出学科壁垒,共同
   努力探索。本文将以过去 10 多年从事 20 世纪中国大学生学籍卡资料
   收集与研究分析的经验,简要探讨对此问题的认识,并回答一些学界同
   仁对这种研究的质疑或困惑。

       一、历史资料社会科学化研究的逻辑

       历史资料能留存至现在是有很强的“随意”性的。许多有重大学术
   价值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甚至是“碰运气”得来的。当下社会科学定量研

    · 9 6 ·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