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93

社会· 2014 · 4

   现,与城市职工相比,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的存量存在先天不足、后天投
   资乏力和投资动机欠缺等客观情况,这就导致农民工群体存在社会资
   本欠缺之问题,使他们摆脱结构限制的能力更加有限。实证结果也表
   明,农民工群体社会资本贫乏的现象确实影响了户籍工资收入不平等,
   且独立于人力资本的影响。由于社会资本欠缺,导致农民工求职信息
   和职业专有性知识不足,进而在职业选择与部门选择时缺乏“讨价还
   价”的机会,使他们更多地进入低收入的工种。即使工种相同,也会处
   于工资较低的行业、部门或单位中。因此,社会资本欠缺不仅导致了
   “同工不同酬”,还导致在职业选择时处于不利地位。社会资本影响收
   入水平的这两条路径共同解释了户籍收入不平等的 20% 以上,在所有
   影响要素中处于次重要地位。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看待不平等能够给予我们哪些新的认识?概括
   而言,社会资本是维持和固化不平等的重要微观机制。众所周知,制度
   结构将社会成员区隔在不同场域中,进而限制了社会行动者的交往范
   围和对象。“人以群分”的交往习惯使优势阶层拥有更好的社会资源和
   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本,而社会底层占用较少、较劣的社会资本,难以穿
   透社会层级。既有的阶层不平等经由这种差异化社会交往所形成的社
   会资本占有不平等而被再生产,甚至扩大化。具体到本文所关注的不
   同户籍群体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上,社会资本视角恰恰提供了解释户籍
   制度这一宏观制度设置如何作用于不同户籍群体收入差距这一社会事
   实的微观逻辑链条,即户籍制度塑造了区隔化的城乡居民交往模式,这
   种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带来城乡居民社会资本的差异,并通过社会资本
   的差异而引发户籍收入的不平等。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
   市人口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农村居民则处于弱势地位。人为设定
   的户籍制度割裂了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交往空间,这意味着农村居
   民在积累社会资本的起点上就处于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位置,并随时间
   推移而扩大,导致农村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难以享有网络外部性
                                     ,
   收益和社会支持( 犇犻犕犪 犵犵 犻狅犪狀犱犌犪狉犻 狆2011 )。比如,农民工关系网络
   中的城市职工较少,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也就更少,获得社会支
   持的可能性也更小,大多数农民工只能维持在城市社会的底层。相反,
   城市居民通过社会资本积累自身优势的概率会更高。因此,社会资本
   的不平等进一步固化了户籍因素导致的收入不平等。

    · 8 6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