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59

社会· 2013 · 6

   承的联结社会学( 犛狅犮犻狅犾狅 犵狔狅犳犃狊狊狅犮犻犪狋犻狅狀 )传统( 犔犪狋狅狌狉 , 2005 ),斯堪的
   纳维亚学派认为,组织的脱耦是一种被与境化和制度化因素所形塑着
   的诠 释 行 为,在 诠 释 的 过 程 中,能 够 改 变 ( 狋狉犪狀狊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 )、转 译
   ( 狋狉犪狀狊犾犪狋犻狅狀 )、扭曲( 犱犻狊狋狅狉狋 )甚至修改( 犿狅犱犻犳 狔 )本应表达之意义或元素
   的转义者就十分关键( 犆狕犪狉狀犻犪狑狊犽犪犑狅犲狉 犵 犲狊 , 2008 ; 犆狕犪狉狀犻犪狑狊犽犪犑狅犲狉 犵 犲狊
   犪狀犱 犎犲狉狀犲狊 , 2005 ; 犆狕犪狉狀犻犪狑狊犽犪犑狅犲狉 犵 犲狊犪狀犱 犛犲狏ó狀 , 1996 ;吴 莹 等,
   2008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不像”的制度理念恰恰扮演了典型的非人
   行动者( 犪犮狋犪狀狋 )的角色:一边像“半透膜”一样转译着组织外部的制度
   环境,汲取可能帮助重建合法性的符号资源,又尽量阻断“面向、依靠”
   的神话理念对其市场化转型的羁绊;又一边如同“即兴舞台”一般转义着
   填充制度裂隙的社会网络,让组织成员能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去努
   力奋斗,又能让不同的部门和项目组按照各自的利益、方式和意愿去做
   出灵活性的解读。此外,仍需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言行分离的意义建
   构和转译的存在,经过地方性确认的组织创新实际上很难通过普遍性确
                                                           ,
   认的方式完成“最佳实践”的扩散( 犑狅犺狀狊狅狀 , 犇狅狑犱犪狀犱犚犻犱 犵 犲狑犪 狔2006 ),
   这也成为当下政府在推广南方某大学孵化器的发展模式时面临的最大
   风险。
       根据本文的研究,脱耦中合法性的重建必须走在组织的制度化开
   始以前,围绕着权威领导展开的既有社会网络,能够提供一种道义合法
   性的“第一推动”,并为后来通过经济效率达成的实用合法性奠定基础。
   不管哪一个步骤,组织能与更大、更广阔的制度进行耦合,从而实现内
   部的意义建构都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权威领导以外,还应进一步注意
   到其他转义者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非人转义者而言,它之于外部可以隔
   绝环境神话的压力,而只让必要的合法性资源流入进来;同时之于内
   部,又容许每个行动者的自由发挥而又不至于使主题流散。囿于篇幅
   所限,本文的探讨止步于合法性重建以及制度转型的成功,而无法深入
   到实践中如何具体实现经济绩效的细节,而且所得到的理论模型也出
   自对南方某大学孵化器经验材料的总结。然而,我们始终相信,也许本
                                   ,
   研究所做出的尝试离黄宗智( 犎狌犪狀 犵1991 )所说的在把握中国社会实
   际的基础上发展出有关制度变迁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分析工具还相去甚
   远,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同构和脱耦的交互关系及其合法性
   这个长久依赖被组织研究所忽略的问题应该重新被纳入学者的视野

    · 5 2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