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152

中国家庭幸福感测量


   与运用复杂量表进行测量两种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从简约性原
   则和成本控制角度考虑,没有证据让我们舍弃第一种、第二种这种单问
   题测量方式而选择复杂量表进行测量。三是即便是复杂量表,如主观
   幸福感量表所包含的四个问题也均采用 7 分类利克特量表,其本身同
   样存在前两种方法中的自评异质性问题。
       比较这三种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由于将幸福感划分为有限
   几个分类,因此定量分析时会出现较大问题;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
   与第一种方法一样,都存在自评异质性问题,但第三种方法过于复杂,
   且其外部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也值得怀疑。因此,如果能找到克服自评
   异质性的方法,第二种测量方法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其实,不仅在幸福感测量中存在自评异质性问题,所有主观概念的
   测量,如个人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等均存在自评异质性问题。亚历山
   大 ( 犃犾犲狓犪狀犱犲狉 , 1978 )很 早 就 探 讨 了 调 查 研 究 中 情 境 选 择 测 量
   ( 犞犻 犵 狀犲狋狋犲狊 )的应用问题。芬奇( 犉犻狀犮犺 , 1987 )比较了美英两国在关于信
   念、规范等方面的情境化测量中存在的差异。 21 世纪以来,更是涌现
   出一批运用情境化测量的研究成果,如享特( 犎狌狀狋犲狉 , 2009 )探讨了情境
   化测量方 法 如 何 运 用 于 研 究 患 者 对 使 用 电 子 医 疗 记 录 的 态 度;金
        ,
   ( 犓犻狀 犵2004 )、赖斯( 犚犻犮犲 , 2010 , 2011 )、格罗 尔—普 罗科 普兹克( 犌狉狅犾
   犘狉狅犽狅 狆 犮狕 狔 犽 , 2011 )使 用 引 入 “锚 点 ”的 情 境 测 量 法 ( 犃狀犮犺狅狉犻狀 犵
   犞犻 犵 狀犲狋狋犲狊 )来评估不同群体间自我健康评价的差异;卡普坦( 犓犪 狆 狋犲 狔 狀 ,
   2007 )、詹宁斯( 犑犲狀狀犻狀 犵 狊 , 2001 )则分别探讨了工作称职状况等劳动经
   济领 域 情 境 选 择 测 量 方 法 的 应 用 问 题。 此 外,斯 伯 丁 ( 犛 狆 犪犾犱犻狀 犵       ,
   2007 )、帕卡涅拉( 犘犪犮犮犪 犵 狀犲犾犾犪 , 2011 )还专门讨论了情境选择测量法的
   信度和效度、样本选择性等问题。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知,虽然情境选择测量法比较复杂,且在不同
   研究中的具体操作化方法也不一样,但其核心思想却比较一致,即将所
   有人的比较基准统一调整到同一起点。以自我健康评价为例,由于不
   同群体、不同个人对健康的定义、判断标准和期望水平等可能存在显著
   差异,相同的自我健康状况评分很可能代表不同的健康状况。已有研
   究( 犐犱犾犲狉 , 1997 ; 犅犲狀 犼 犪犿犻狀犻 , 1999 )表明,不同性别、种族、年龄的群体关
   于健康的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国际上一般使用引入“锚点”的情境选择
   测 量 法 来 克 服 自 我 健 康 评 价 中 存 在 的 自 评 异 质 性 问 题,如 坦 顿

                                                          · 1 4 5 ·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