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147

社会· 2013 · 6

     狌狊犲犱犫 狔 狋犺犲狆 犲狅 狆 犾犲犻狀狌狉犫犪狀狏狊.狉狌狉犪犾犪狉犲犪狊 , 犪狀犱犫犲狋狑犲犲狀狆 犲狅 狆 犾犲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犪 犵 犲狊.犜狅 犪犱犱狉犲狊狊狋犺犲 狆 狉狅犫犾犲犿 狅犳 “ 狊犲犾犳狉犪狋犻狀 犵 犺犲狋犲狉狅 犵 犲狀犲犻狋 狔 ,” 狋犺犻狊 狊狋狌犱 狔
     犲犿 狆 犾狅 狔 犲犱 犿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 犪狀犮犺狅狉狊 犪狀犱 狌狊犲犱 狋犺犲 “ 犲 狇 狌犪犾 狉犪狋犻狅 犿犲狋犺狅犱 ” 狋狅
     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犻狕犲狋犺犲犳犪犿犻犾 狔犺犪 狆狆 犻狀犲狊狊狊犮狅狉犲狊.犜犺犲狀狋犺犲犳犪犮狋狅狉狊狋犺犪狋犻狀犳犾狌犲狀犮犲犱狋犺犲
     “ 狊犲犾犳狉犪狋犻狀 犵犺犲狋犲狉狅 犵 犲狀犲犻狋 狔 ” 狑犲狉犲犪狀犪犾 狔 狕犲犱犪狀犱狋犺犲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犻狕犲犱狊犮狅狉犲狊狑犲狉犲
     犮狅犿 狆 犪狉犲犱 狑犻狋犺 狋犺犲 狉犪狑 狊犮狅狉犲狊狋狅 犱犲狋犲狉犿犻狀犲狋犺犲 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犮犲.犉犻狀犪犾犾 狔 , 狋犺犲
     犺犻犲狉犪狉犮犺犻犮犪犾犾犻狀犲犪狉 犿狅犱犲犾 狑犪狊犪 狆狆 犾犻犲犱狋狅狋犺犲 犲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 狅犳狋犺犲犻犿 狆 犪犮狋狅犳
     犮狅犿犿狌狀犻狋 狔 犻狀狋犲 犵 狉犪狋犻狅狀狅狀狉犲狊犻犱犲狀狋狊 ’ 犳犪犿犻犾 狔犺犪 狆狆 犻狀犲狊狊犪狀犱狋犺犲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犻狕犲犱犪狀犱
     狉犪狑狊犮狅狉犲狊狑犲狉犲犮狅犿 狆 犪狉犲犱犪狊狑犲犾犾.
     犓犲 狔 狑狅狉犱狊 : 犳犪犿犻犾 狔犺犪 狆狆 犻狀犲狊狊 , 狊狌犫 犼 犲犮狋犻狏犲 犿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 , 犿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犪狀犮犺狅狉 ,
     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犻狕犪狋犻狅狀


       一、研究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幸福成为政
   府执政理念和人民生活追求的目标。幸福感是测量人们幸福与否及幸
                                                 、
   福程 度 的 重 要 指 标。 在 西 方 学 术 界, 狑犲犾犾犫犲犻狀 犵 犺犪 狆狆 犻狀犲狊狊 和 犾犻犳犲
  狊犪狋犻狊犳犪犮狋犻狅狀 基本同义,均可翻译成“幸福感”。幸福感一般指人们对当
   前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关于幸
   福感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进入 21 世纪以来,幸福感日益成为社会
   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外幸福感研究一般可分为幸福感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幸福感测
   量、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等几个主要方面。迪纳( 犇犻犲狀犲狉 , 1984 )对幸福感
   的概念界定、内在维度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性回顾。维特斯和尼尔
   森( 犞犻狋狋犲狉狊 犪狀犱犖犻犾狊犲狀 , 2002 )分析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及内在结构,
   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性情绪和消极性情绪三个维度。
   迪纳等( 犇犻犲狀犲狉犪狀犱犛狌犺 , 1997 )比较了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幸福感主观
   评价指标,认为三种指标在描述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不可相互替代,政
   策制订者要重视幸福感评价等主观指标在政策制订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幸福感测量方面,主要集中于特定情境下所用测量量表的编制,不
   同量表之间测量效度和信度的比较,不同层次幸福感指标的测量等。
   吕波密斯基和莱珀( 犔 狔 狌犫狅犿犻狉狊犽 狔犪狀犱犔犲 狆狆 犲狉 , 1999 )提出了一个包含 4
   个问题的全球幸福感量表,通过对所收集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数据进行

    · 1 4 0 ·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