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59

社会· 2013 · 4

                          表 4 :经历代际职业流动,代际教育流动和代内职业
                              流动的被调查者比例( % )( 犖=10151 )
                                         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
                                    职业流动      教育流动       职业流动
                           向下流动      14.7      2.7        5.6
                           几乎不变      36.3      17.0      53.4
                           向上流动      43.2      47.6      28.3
                           缺失值        5.8      32.7      12.7
                            合计       100.0    100.0      100.0
                 以上是在客观维度上测量了中国民众的代际和代内社会流动。接
              下来将从主观维度上考察个人对自己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感知和预期。
                  表 5 显示,与三年前相比,从日常生活经济状况五个方面看,除了
              在收入状况上有许多人( 43.1% )感觉上升了之外,大多数人( 63.7-
             83.1% )都觉得在生活工作经济状况的其他四个方面(资产、职位、工作
              条件和社会经济地位)没有明显改善,有一些人( 7.6-12.4% )甚至觉
              得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和社会经济地位下降了。这表明,人们主观感
              受到的社会流动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有两
              个:第一,虽然很多被调查者与父代相比实现了向上流动,但他们只有
              少部分人实现了代内向上流动,因而会有不少人主观上觉得自己的生
              活工作条件和社会经济地位与前几年相比并没有明显改善;第二,根据
              “参照群体”理论( 犕犲狉狋狅狀 , 1968 ),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参照群体相比较,

              并以 此 来 评 价 自 身 的 才 能、成 就 和 境 况 等 ( 犜犺狅犿 狆 狊狅狀犪狀犱 犎犻犮犽犲 狔      ,
             2005 )。近几十年,中国整个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
              即使被调查者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客观上已经获得改
              善,但如果周围的参照群体的状况与他们差不多,甚至比他们更好时,
              他们对这种改善的主观感知就会减弱,对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甚至有
              可能会觉得相对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
                  表 6 所展现的预期的社会流动模式与表 5 呈现的感知的社会流动模
              式相类似,反映出人们对以往社会流动经历的感受会对其关于未来流动的
              预期产生一定影响。与表 5 类似,表 6 也只有在“收入状况”这一个方面上
              有较多人( 46.5%)预期三年后情况会改善。大多数被调查者( 61.1-
             80.1%)都认为三年之后自己在生活工作条件和社会经济地位其他四个方
              面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只有很少一部分被调查对象( 4.3-6.1%)觉得他
              们的生活工作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地位在三年后会恶化。这表明, 2006 年
              前后大多数中国民众对未来生活还是充满信心的。

               · 5 2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