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38
拆解“结构—能动”的理论迷思
原创动能的身心整体感。尼采笔下的扎拉图斯特拉对人类的意义,并
不在于他下山后喋喋不休地宣扬理念———即苦口婆心的“劝世”本身所
带来的影响成就,而是一个人孤独隐居于山中的生活本身,重视的是,
当转向自然与内心后,人就会引发一种以修心养性成就个人之“权能意
志”的努力。由此,个体的人可以不再希求在上帝的庇荫下寻找安逸,
相反得以通过孤独的姿态追求危险的救助—自我救助。这也就是说,
社会既有的结构性机制永远只是一种“命运”而已,企图顺着一些人们
的意愿来予以改变,终将无法完全化解人类一再面对的正负情愫交融
的冲撞,因为,矛盾冲突的焦虑始终是永恒轮回着的,倘若人类不懂得
在热爱命运的前提下学习自我克服的话。因此,唯有回到人作为行动
主体的自身,磨练一种以泰然自若的随缘方式来搓揉摩荡种种遭遇的
柔性修养应变功夫,人才得以超越“命运”,达至“超克人”的境界。
在此,修养 有 两 个 层 次:( 1 )合 情 合 理 地 应 对 既 有 的 结 构 性 “命
运”———这是一种攸关人存在之现实“底线”的权宜选择问题;( 2 )生命
意境的提升———这是一种原属可有可无性质的生命意义抉择,涉及到
的是生命境界的感受深度与厚度(或谓精致细腻程度)的问题。于是,
现代人的问题不是“结构 - 能动”绝对互斥对彰的相互调适问题,而是
在以人为本位的前提下,如何挪用既有结构理路去解构“命运”的问题。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巴赫金,米哈伊尔 .1998. 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
集,第六卷)[ 犕 ] . 李兆林、夏忠宪,译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华勒斯坦,伊曼努尔 .2001. 自由主义之后[ 犕 ] . 彭淮栋,译 . 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
罗森,斯坦利 .2003. 启蒙的面具: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犕 ] . 吴松江、陈卫斌,
译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福山,法兰西斯 .1993.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 犕 ],李永炽,译 . 台北:时报出版公司 .
牟斯 .1989. 礼物:旧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功能[ 犕 ] . 汪珍宜、何翠萍,译 . 台北:远流出版
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尼采 .2009.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犕 ] . 黄明嘉、楼林,译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施密特,卡尔 .2008.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 犕 ] . 应星、朱雁冰,译 . 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 .
维尔伯,肯 .1991. 事事本无碍[ 犕 ] . 若水,译 . 台北:光启文化 .
辛,凯思林 .2010. 好走: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 犕 ] . 彭荣邦、廖婉如,译 . 台北:心灵工坊 .
耶律亚德, 犕.2000. 宇 宙 与 历 史 :永 恒 回 归 的 神 话 [ 犕 ] . 杨 儒 宾,译 . 台 北:联 经 出 版
公司 .
叶启政 .1991. 对社会学一些预设的反省———本土化的根本问题[ 犌 ]//制度化的社会逻
辑 .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31.
·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