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79

社会· 2013 · 3

              示一部分未婚男性可能被迫终生失婚,成为性别失衡的直接受害者
              ( 犛犽犻狀狀犲 , 2002 )。其中,那些超过正常结婚年龄还处于未婚状态的农村
              男性,大多是因为适龄婚配女性的短缺而被迫单身,这部分人的婚姻状
              态可称为失婚。而女性群体并不会遭遇结构性失婚,因此未婚对心理失
              范的影响就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据此提出:
                  假设 2 :在性别失衡背景下,失婚是造成农民工心理失范性别差异
              的重要影响因素。
                  男性农民工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虽然改变了职业类型,但基于性别
              与“养家糊口”相关的角色期待并没有减弱,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期待
              的不协调性 反 而 会 使 男 性 容 易 遭 遇 角 色 紧 张 ( 犓犲狊狊犾犲狉犪狀犱 犕犮犔犲狅犱 ,
             1984 );而流动到城市的女性农民工已经跳脱家庭角色, 3 来自社会角
              色与性别角色期待间的不协调要少很多。因而,在农民工群体中,那些
              可能影响到“养家糊口”角色期望实现的相关角色和特征对不同性别的
              影响可能也是不同的。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和收入等与经济地位相关
              的因素对农民工达到“养家糊口”的角色期待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男性
              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首要责任,所以在遭遇困难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因而男性对这种角色影响的反应可能会与女性不同。据此提出:
                  假设 3 :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角色是农民工心理失范性别差异
              的重要影响因素。
                  城市适应也是一种生存性问题,在前面文献评述部分已提到,流动
              时间、就业状况和相对剥夺感等流动经历都会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性。当农民工在城市中遇到流动时间短、就业不稳定和相对剥夺等问
              题时,有可能会陷入生存困境,甚至被迫退出城市,本文将这类流动经
              历称为流动困境。当男性在遭遇可能影响其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的流
              动困境时,会感受到更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因而面对来自流动经历的
              影响时也可能与女性不同。据此提出:
                  假设 4 :流动经历是农民工心理失范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要因素。
                  两性社会化的差异也是理解心理失范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社会
              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态度都是社会化过程塑造的结果。在传统

             3. 当前外出务工的女性农民工很多是单身,即使是已婚且有小孩的女性,往往也是将小孩留
              在老家,这使女性可以从家庭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完全地被雇佣。

              · 7 2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