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74

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性别差异研究


              的性别差异,研究普遍认为,女性的心理状态不如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
              被封闭在低价值回报的家庭角色中,即使是扮演了部分家庭外的社会
              角色,也容易与其家庭角色发生冲突( 犌狅狏犲 , 1972 , 1978 ; 犜犺狅犻狋狊 , 1986 ),
              个体社会化 的 性 别 差异 可能 导致 女性出 现 更多 的 健 康 问 题 ( 犜狌狉狀犲狉
             犪狀犱犃狏犻狊狅狀 , 1989 ; 犕犮犇狅狀狅狌 犵 犺犪狀犱 犠犪犾狋犲狉狊 , 2001 )。以上基 于 西 方工
              业化社会背景的研究的基础是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在两性间分配的差
              异,虽然国内研究也有类似结论(赵延东, 2008 ;王甫勤, 2012 ),但并不
              是专门探讨心理失范的性别差异,结论也仅是针对所有群体。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受人口流动和户籍制度的双重影响,庞
              大的农民工群体使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渐演变为三元社会结构
              (徐明华等, 2003 )。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传统与现代的不断转换使其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城乡流动为农民工带来
              更多选择社会角色的机会;另一方面,农民工群体依然带有传统性别
              角色的烙印,“养家糊口”依然是男性的主要责任,流动对男性的影响可
              能要大于女性。此外,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还面临着出生
              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问题。性别失衡会导致相当部分成年男性因找
              不到初婚对象而被迫失婚(李树茁等, 2006 ),而面临失婚的男性相当一
              部分积聚在农村地区(李树茁等, 2006 ;韦艳等, 2008 ;李艳等, 2009 ),这
              些人也可能会以农民工身份流入城市。因此,要理解当前农民工的心
              理失范,需要深入考察人口流动和性别失衡对农民工群体社会角色的
              分配和扮演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第一,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失范是否
              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心理失范是否比男性严重;第二,婚姻状态对农民
              工的心理失范是否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第三,与
              “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对心理失范的影响存在哪些性别差异。

                  二、文献评述

                  (一)心理失范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默顿( 犕犲狉狋狅狀 , 1938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提出了失范理论,他认为
              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不协调会导致越轨或失范。默顿进一步
              指出,由于社会机会在不同阶层中分布不平等,底层社会成员因为缺少
              合法的社会机会更可能会出现失范现象。索罗尔等学者在默顿的失范

                                                                     · 6 7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