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58
人们如何卷入公共参与事件
建筑的介绍,同时还重点报道了汤国华教授主张保留恩宁路现有建筑
格局、鼓励居民自行改善家园的旧城改造思路。 7 就在这次考察中,恩
宁路留守的街坊认识了汤国华教授,与他建立了联系。“汤国华教授来
看,来走街,我们一看就知道有料,胖胖的,我们就过去打招呼,一看就
看出来啦。”(张伯, 20120517 )
2.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开放的公共平台
城市当中的开放公共平台往往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聚点,原本封闭
在局部地域的事件,一旦进入这些空间,就会迅速公共化,除了吸引媒
体关注之外,也会吸引城市中各种活跃的社会成员积极加入。这些社
会成员往往并非深入而持续地参与到事件之中,然而,即便是“深度围
观”,也可以有力地推动公共关注的不断扩大,使得参与者从中获得参
与行动的意义,从而构建起推动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
每年的“两会”无疑是吸引大量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的公共空间。
2010 年 4 月,广州“两会”召开期间, 220 户恩宁路居民给广州市上百位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出了公开信,信中列举恩宁路改造项目存在的
三大问题,呼吁人大、政协给予监督。他们建议立即就恩宁路改造项目
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并公布结果。公开信不仅使得恩宁路改造问题进
一步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还立即获得了几位“明星”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的支持。比如,被称为“提案大王”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吴名高在“两会”期
间就递交了《关于慎重处理“恩宁路改造项目”的建议》的提案,对恩宁路
改造提出了包括安置补偿和西关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批评,要求恩宁
路改造项目在重新进行勘察、论证和评估前,应马上停止全面拆迁。另
外,公开联系方式第一人并被称为最敢言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也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改造项目提出了质疑,认为政府应该公布明确的规
划,通过听证会收集民意后再实施拆迁工作。 8
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各种论坛也日益成为讨论公共问题、拓展社会
联络网络的重要渠道。恩宁路街坊张伯和林哥不约而同地将王才亮律
师作为最重要的帮助者。张伯并不知道王才亮律师的隶属机构或者社
7. 参见:《专家称恩宁路不宜开发商业街,保留格局值得借鉴》,载于《信息时报》 2007 年 8 月 3 日。
8. 参见:《“提案大王”市政协委员吴名高递交提案呼吁:恩宁路应马上停止全面拆迁》,载于
《新快报》 2010 年 4 月 12 日。
· 1 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