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94
经历乳腺癌:从“疾病”到“残缺”的女性身体
中解脱出来,或注重身体的体验,或注重身体的社会意义与象征意义,
或从权力的角度肯定“身体”的地位。但早期社会科学研究对于身体的
肯定,要么把身体作为一个道具来对待,借以展现思维的、文化的和象
征的内容;要么作为对象,用以承载痛苦、疾病和统治,而超越二元对立
的、多元的“活生生的身体”( 犾犻狏犲犱犫狅犱 狔 )在 20 世纪下半叶以前(仍然)
是被忽略的( 犔狅犮犽犪狀犱犉犪狉 狇 狌犺犪狉 , 2007 )。
近十年来,国 内 学 者 李 康、汪 民 安 等 (李 康, 2001 ;汪 民 安, 2003 ,
2004 ;郑震, 2003 ;文军, 2008 ;王瑞鸿, 2005 )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身体理
论;在身体的社会学研究方面,也有学者开始做出一些努力(黄盈盈,
2008 ;刘阳, 2009 ;刘熙, 2011 ;林晓珊, 2011 ;余成普, 2010 )。但就整体
来看,在“身体”的媒体话语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社科界对于“身体”的
经验研究却依旧缺席;即便有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身体,也大多偏向
社会关系与结构性因素,“不能回到身体的物质性”(希林, 2011 )。
正是这种身体研究的理论背景激发了笔者研究“身体”的兴趣,并试
图在身体社会学的大框架下,从日常生活中努力去寻找一种“活生生”的
身体观,重现肉身性身体( 犮狅狉 狆 狅狉犲犪犾 )和社会科学中“身体”的在场性。
(二)“疾病”框架下的乳腺癌研究
身体,在病态时方显其“在场性”( 犔犲犱犲狉 , 1990 )。自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乳腺癌作为一种与女性身体紧密联系的疾病,已经进入社会科
学研究的视野。
乳腺癌患者与其家人、朋友、医生和其他病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及人
际关系是社会学关注的一个经典内容( 犓犲狀犲狀犲狋犪犾. , 2004 ; 犣犪犺犾犻狊犪狀犱
,
犔犲狑犻狊 , 2010 ; 犔犪狀犱犿犪狉犽犲狋犪犾. , 2002 ; 犅犪犾狀犲犪狏犲狊犪狀犱犔狅狀 犵1990 )。也
有学者关注女性患者从健康人到病患角色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自我认同的变化,以及 对疾 病的 适应(或者 不适应)过程与 应 对 策略
( 犔狌犽犲狉犲狋犪犾. , 1996 ; 犎狅狉 犵 犪狀犲狋犪犾. , 2010 )。 桑 塔 格 等 ( 犛犲狉犲犱犪狀犱
犜犪犫狅狉 狔1999 )对于女性的乳腺癌经验进行了分类:疾病经验和治疗经
,
验,前者指疾病本身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后者则与我们所在的医疗系统
有关,指患者如何对抗疾病的经验,治疗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
疾病体验。也有学者指出,乳腺癌对身体形象和性生活的影响是重要
的疾病经验,治疗后患者普遍感觉身体的改变与不适应,因此丧失信
心、自我评价降低、产生心理沮丧,乳腺癌会对身体形象产生不良的影
· 1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