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21

社会· 2013 · 2

              为“市场解决模式、自发自生发展模式”的典范,代表的是一种内源型经
              济。而政府投资推动下的苏南模式主要以集体经济为主,被视为“过渡
              性”的模式(冯兴元, 2001 )。三种模式解决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不同,
              珠三角模式主要是靠引进外资,苏南模式主要依靠政府和集体投资,而
              浙江模式主要是通过私营经济积累。三种模式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
              不同,珠三角模式是“强政府 - 强市场”(陈文理, 2005 ),是政府主导与
              市场驱动共同作用下的制度创新(许高峰、王炜, 2010 );浙江模式是“弱
              政府 - 强市场”,是以民间力量为主的市场驱动下的制度创新;苏南模
              式是“强政府 - 弱市场”,是以乡镇政府为主要组织资源方式的“地方政
              府公司主义模式”,背后的推手是“强政府力量”(董晓宇, 2008 ;宋林飞,
             2001 )。
                  (二)不同发展模式下的劳工特点

                  东部沿海的经济增长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大规
              模向城市和沿海地区流动。这一现象被广泛关注,劳工研究也成为学
              术界的热点。研究者或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从经济发展过程
              解释劳动力迁移,或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从个体理性选择的
              角度解释劳动 力迁 移行 为(相关 综 述 参 见 蔡 禾、王 进, 2007 ;魏 万 青,
             2011 ),具体到劳工权益或工资研究时更多从微观视角进行研究,探讨
              各种因素,比如人力资本、政治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口特征对个体收
              入的影响。诸多研究中不乏对制度、地区因素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如户
              籍制度、法律制度对收入的影响(魏万青, 2012 )以及行业、区域之间的
              收入差异(陈、刘阳阳, 2010 ;刘林平、张春泥, 2007 )。但这些研究并
              没有将发展模式与劳工收入联系起来,不同发展模式对劳工工资的决
              定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劳工工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背后
              原因是什么?一般认为,珠三角模式的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比例
              明显高于浙江模式与苏南模式;苏南模式背后的推手是“强政府力量”,
              因此该模式下的国有、集体企业比例高于浙江与珠三角等地;浙江模式
              经济发展的资金积累主要依靠私人资本,因此该模式下的私营和个体
              企业比例高于其它两种模式。在企业规模上,珠三角模式和苏南模式
              依托雄厚的外资或政府财政支持,企业规模普遍大于浙江模式。苏南
              模式下的“社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敢于大规模举债,上一些技术含量高

              · 1 1 4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