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43

的文化主体性大大提升,新时代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
             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北斗精神、丝路精神、探月精神、斗争精神
             等,大大拓展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体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制度性、全
             面性、科学性的主题教育,持续有效地丰富和拓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努力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大繁荣大发展,不断推进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正是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和形成了文化的主体性,强化和提升了文化主体的精神独立
             性、信仰纯洁性、理论先进性、实践自觉性、斗争主动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就是建立和巩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最直接最显著的体现。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人类文明和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在交流
             互鉴中不断发展的。由于不同实践方式、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人类形成各具特
             色的民族文化。换言之,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传统和特色的区别,从而使人类文
             化呈现丰富多彩的特征和图景。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包容、互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
             本规律和必然要求,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和进步就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交融、包容中互
             鉴、吸收中丰富基础上实现发展进步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
             性,张骞出使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其典型的文化交流
             案例。通过这些文化交流,我们不仅向外传播了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我们借鉴吸收了不
             少外来文化,这些外来文化的合理部分被逐步吸收消化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构成部分,
             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塑造并巩固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特征。近代以
             来在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并没有拒绝外来文化,而是在不断探索和发现外来
             文化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成分。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到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创立,从改革开放中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共商共建共享到人类共同价
             值,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上始终秉持交流交融、包容互鉴的理念。与此同时,中国共
             产党人坚决反对把文化有意划分为高低贵贱并推行文化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行径,相继提
             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既积极推动人类文明、世界文化的健康
             发展,又自觉建设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中华文明。正是在积极面向丰
             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基础上,通过广泛的交流交融和自觉的包容互鉴,中华文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得到了丰富发展,扩大了世界性传播,提升了国际性影响,增强了人类性认同。
             也正是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过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体性
             得以建立和巩固。

                 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建立新时
             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遵循和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文化的核心是自我的认知和确认,是对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这一根本文化命题的自觉思考和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的讲话中把文化主体与 “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 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洞悉了文化主体
                                                                  〔 16〕
             与自我确认之间的本质联系。如何探寻 “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呢?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的主体性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这就从规律性认识的角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
             化主体性得以建立和巩固的基本规律,也为建立和巩固这一主体性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
             方针。“两个结合”之所以是建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遵循,就是因为
                                                                                                       1 ·  ·
                                                                                                      4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