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18
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三是共产党人
是无产阶级中 “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是社会主
〔 12〕
义现代化的主要依靠力量。
第三,探讨了东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富于创造性的发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
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蕴含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深切关怀。一者,人类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一
般规律。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
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他们依据经济基础特别是生产
〔 13〕
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了五种社会形态,揭示了东、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性。另一方面,
东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特殊国情。他们反对将唯物史观解释成抽象的 “一般历史哲学
理论”,强调现代化发展应当取决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东方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尚处
在前资本主义阶段,且有着保存较完整的农村公社制度,因此在现代化发展上处于抉择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十字路口。二者,东方社会具有跨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可能性。
他们批判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殖民行为,针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特
殊性提出了 “跨越卡夫丁峡谷”,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讨。东方社会的公社二重性与
外部影响,使其具有公有制因素战胜私有制因素,从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
能性,如此这些国家的人民不用完整地经历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苦难,而能够吸取现代文
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以当时最为典型特殊的俄国为例,其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具有条件限制,即 “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
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
〔 14〕
第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了改造现代社会的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在马克
思墓前的讲话中谈道:“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
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
放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建立 “共产主义者同盟”,以极大的热情亲身参加
〔 15〕
1848 年革命,领导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
的结合,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和联合,改造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推动了现代文明发展,
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批判理论与实践,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个形态,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经典形态。这一形态,尽管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但是在历史上首次科学回答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规定了理论特征,明确了实践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理论发展和现实探索奠定了基础,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生长点和实践出发点。
此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虽然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具体环境的不同,各自做出了创
造性的回应,但是他们的回答始终遵循着经典形态构建的科学原理,是相同原理在不同时
空的历史演绎。
二、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探索用社会
主义建设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构想 “现实化”,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从 “批判”到 “建设”的发展。
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现代资本主义的矛盾持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时代产物。历
史上,先发现代化国家通过剥夺人民、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走出了一条古典
6 · ·
1